歡迎光臨!台北建築書店
回首頁| 會員專區| 訂單查詢 | 購物車| 資料查詢| 資料編輯            
首頁 >>
 
【大陸直運】從泥土到太陽電池
    

編作者:鄒寧宇   

出 版 者 :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3/1        
版  次:1
語  言:簡中
裝  訂:平裝        
頁  數:252        
規  格:16開        
ISBN書號:9787122285010
定  價:NT 408網路價:NT 367 元 (未稅)



鄒寧宇著的《從泥土到太陽電池》從建築材料的發展歷史出發,對材料與建築、文化、社會風俗的關係等進行了簡要介紹,著重講述了新型節能材料、太陽電池與建築結合等發展方向,指出太陽能的應用是建築材料和建築歷史上劃時代的變革,從此建築材料具有產能功能,建築由幾千年來的耗能大戶向產能基地過渡。
本書可作為能源與建築等專業大專院校師生的選修教材,也可作為太陽能材料應用技術人員的培訓教材,還可以作為普通讀者了解新型節能材料的科普圖書。


1 建築材料與人類文明
1.1 建築材料與社會進步
1.1.1 建築材料對建築風格和社會習俗的影響
1.1.2 建築材料與科技進步
1.1.3 建築材料與現代建築
1.2 材料和建築幫助人類走向世界
1.2.1 人類以「穴居」與「火塘」征服寒帶
1.2.2 人類以「干欄」與「吊床」征服雨林
1.2.3 人類以「帳篷」與「泥土」移居沙漠
1.2.4 最難控制的熱濕氣候
1.2.5 幾種就地取材的建築材料
1.3 材料與建築壽命
1.3.1 建築材料的壽命因子
1.3.2 材料與建築毀壞
1.3.3 廢棄建築材料的危害
1.4 建築材料與居住健康
1.4.1 毀滅羅馬帝國的材料
1.4.2 現代污染
1.4.3 傳說中的「凶宅」
2 木材與木建築
2.1 木材特徵
2.2 木建築的歷史
2.2.1 從「有巢氏」開始
2.2.2 早期木建築
2.2.3 干欄式建築
2.2.4 早期木建築的營造
2.2.5 中國木建築的演變
2.2.6 斗栱和金絲楠木
2.3 著名古代木建築
2.4 現代木建築
2.5 茅草建築材料與竹建築材料
2.5.1 茅草建築材料
2.5.2 竹建築材料
2.6 木塑材料
3 泥土與土建築
3.1 泥土與早期建築
3.1.1 土堆、坑穴
3.1.2 生土建築(EarthConstruction)
3.1.3 泥磚
3.2 通天塔、土金字塔、空中花園
3.2.1 通天塔
3.2.2 土金字塔
3.2.3 空中花園
3.3 古代埃及和葉門土建築
3.3.1 古埃及人的土樓
3.3.2 古葉門人的沙漠土屋
3.4 印第安人土屋、中國統萬城牆、福建土樓
3.4.1 印第安人土屋
3.4.2 中國統萬城牆
3.4.3 中國福建土樓

3.5 窯洞、土屋、石屋
3.6 磚
3.6.1 磚的生產
3.6.2 土牆和磚牆
3.7 瓦
3.8 琉璃和瓷磚
3.9 著名磚瓦建築
3.10 今日土建築
3.10.1 今日土建築的特點
3.10.2 掩土建築與窯洞建築
3.10.3 夯土
3.10.4 覆土與土壤儲熱層
3.10.5 土工合成材料
4 石材與石建築
4.1 石建築概述
4.1.1 石建築的歷史
4.1.2 石材和石建築類型
4.2 上古時期的石塊建築
4.2.1 石棚與積石冢
4.2.2 巨石建築
4.3 古典時期的石材建築
4.3.1 石建築的發展歷程
4.3.2 羅馬道路——通天下
4.3.3 大理石建築
4.4 一些著名石建築
4.5 石板和石貼面
4.6 人造石材
5 混凝土與混凝土建築
5.1 混凝土概念
5.2 古代著名混凝土建築
5.3 其他膠凝材料
5.4 現代水泥工業
5.4.1 現代水泥的產生
5.4.2 鋼筋混凝土
5.4.3 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築
5.5 FRP筋增強混凝土
5.6 鋼筋混凝土建築的發展
5.6.1 高層建築
5.6.2 薄殼建築
5.6.3 水泥和混凝土改性
6 玻璃建築
6.1 陽光和早期玻璃
6.2 古代彩色玻璃
6.3 溫室
6.3.1 水晶宮
6.3.2 展覽溫室
6.3.3 現代世界著名玻璃建築
6.4 新型玻璃材料
7 鋼鐵建築和塑料建築
7.1 古代金屬珠寶建築

7.2 建築用鐵的歷史
7.3 從水晶宮到鳥巢——著名的鋼鐵建築
7.3.1 水晶宮
7.3.2 埃菲爾鐵塔
7.3.3 大廈與大橋
7.3.4 中國國家體育場
7.4 金屬裝飾材料
7.5 塑料建築
8 地下建築
8.1 古代地下建築
8.1.1 洞穴和隧道的開拓利用
8.1.2 古代地下石建築
8.1.3 地下磚瓦建築
8.1.4 地下水道
8.2 現代地下建築
8.2.1 單體地下建築
8.2.2 太陽能熱水的地下儲存
8.2.3 現代地下空間的開發
8.3 地下建築
8.3.1 地下建築學的興起
8.3.2 地下建築的優勢
8.3.3 河海隧道
8.3.4 軍事設施
8.3.5 地下工程擴建
9 柔性材料——膜建築
9.1 古代膜建築
9.2 天篷式建築
9.3 膜結構及材料
9.3.1 膜結構特點
9.3.2 膜結構材料的分類
9.3.3 膜結構材料的特性
9.4 現代膜建築
10 功能建築材料(一)
10.1 絕熱材料
10.1.1 絕熱材料的概念
10.1.2 絕熱材料的分類
10.1.3 建築用絕熱材料
10.2 相變儲熱材料
10.2.1 相變儲熱材料的概念
10.2.2 建築用相變儲熱材料
10.3 防水材料
10.3.1 建築防水防潮的意義
10.3.2 防水防潮材料的概念
10.3.3 透水材料
10.4 吸聲與隔聲材料
10.5 防火材料
10.5.1 防火的意義
10.5.2 防火材料種類
10.6 防電磁污染材料
10.7 混凝土用助劑

11 功能建築材料(二)
11.1 太陽能電池
11.1.1 太陽能電池原理
11.1.2 太陽能光伏發電的主要特點
11.1.3 光伏建築組件
11.2 光譜選擇性吸收薄膜材料
11.2.1 光譜選擇性吸收薄膜材料原理
11.2.2 太陽能集熱器
11.3 特種玻璃材料
11.4 功能塗料
11.5 光學材料
11.5.1 發光材料
11.5.2 反光材料
11.5.3 光催化材料
11.5.4 電光材料
11.5.5 光導纖維
11.5.6 細纖維狀建築材料
11.6 生態建築材料
11.6.1 生物降解材料
11.6.2 仿生物材料
12 建築材料與建築新概念
12.1 建築材料與建築能耗
12.1.1 建築節能的意義
12.1.2 建築的能耗
12.1.3 建築節能對環境的影響
12.1.4 建築節能的主攻方向
12.2 低能耗建築與建築材料
12.2.1 優化牆體絕熱性
12.2.2 使用新能源
12.2.3 建築材料的選用
12.3 建築新概念
12.4 生態建築、綠色建築、可持續發展建築
12.5 智能建築
12.6 生命建築
12.6.1 生命建築的概念
12.6.2 生命建築的材料
12.6.3 綠色建築材料、生態環境材料
12.7 太陽能建築概念
12.7.1 太陽能建築的興起
12.7.2 現代太陽能建築的定義與內涵
12.8 太陽能建築的類型
12.8.1 太陽房
12.8.2 被動得熱太陽能建築
12.8.3 主動得熱太陽能建築
12.8.4 太陽能材料及建築一體化(BIPV)
12.8.5 太陽能熱水系統實例
12.8.6 跨季節蓄熱太陽能集中供熱技術
12.8.7 太陽能空調
12.9 太陽能建築實例
12.10 太陽能建築的特點

13 通風與採光
13.1 通風與建築節能
13.1.1 通風與健康
13.1.2 自然通風的優點
13.1.3 自然通風系統
13.1.4 熱壓、風壓的利用
13.2 採光
13.2.1 現代建築的採光
13.2.2 陽光照明的優點
13.2.3 陽光直接照明
13.2.4 反射陽光照明
13.2.5 引入陽光
13.2.6 建築綠化
13.3 通風與採光範例
13.3.1 迎合調節陽光
13.3.2 透光建築
13.4 新節能建築
14 未來建築與未來建築材料
14.1 新建築技術對建築材料的要求
14.1.1 超高層建築與新材料
14.1.2 大深度地下空間結構與新材料
14.1.3 適用於海洋建築的新材料
14.1.4 用於宇宙空間結構物的新材料
14.1.5 以生物直接作為建築材料
14.1.6 「繃帶」建築材料
14.1.7 特種混凝土
14.1.8 智能材料
14.2 建築材料生產的工業化
14.2.1 建築材料的標準化、預製化、系統化
14.2.2 建築材料與新施工方式
14.3 超級大廈
14.3.1 攀高正未有窮期
14.3.2 被風引擎的迪拜旋轉摩天大樓
14.3.3 懸空建築
14.4 天似穹廬——巨型膜建築
14.5 未來住宅
14.5.1 未來住宅特徵
14.5.2 非城之城
14.6 地下工程
14.7 立體農業
14.8 人造海島
14.9 太空建築
後記
參考文獻

為保障客戶權益及避免缺書退款作業的困擾,本店採取二階段的訂購作業流程:
(1)客戶將選定商品加入【購物車】待本店客服〔回報供書狀況及應付金額〕,客戶再據以付款
(2)按 即可與客服在線確認書況及下訂


                                      
*如欲索取系列書籍(雜誌)清單、大量訂購書籍或有任何疑問,歡迎來電!*
台北門市(地圖) / 108 台北市萬華區長沙街二段11號4樓之6 TEL:(02)2312-1566 FAX:(02)2312-0820
營業時間:週一~週六 AM9:00 ~ PM6:00 (週日及國定假日暫停營業)
Copyright © 2016 建築情報季刊雜誌社 / 台北建築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