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台北建築書店
回首頁| 會員專區| 訂單查詢 | 購物車| 資料查詢| 資料編輯            
首頁 >> 城鄉規劃與發展研究
 
中美城市建設和規劃比較研究
Comparisi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ities
    

編作者:張庭偉著   

出 版 者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頁  數:368        
尺  寸:29cm
ISBN書號:9787112097579
定  價:NT 350網路價:NT 265 元 (未稅)



前言
第一部分 全球化及美國城市發展的經驗教訓
 引言
 解讀全球化︰全球評價及地方對策
 對全球化的誤解以及經營城市的誤區
 新自由主義-城市經營-城市管治.城市競爭力
 當代美國的規劃研究及芝加哥的經濟轉型
 為多元化的城市經濟創建高質量的城市空間--芝加哥城市發展的一些做法-
 構築2l世紀的城市規劃法規︰介紹當代美國“精明地增長的城市規劃立法指南”
 和誰競爭--從美國經濟界看中國城市的競爭力問題
 實現小康後的住宅發展問題--從美國60年來住房政策的演變看中國的住房發展
 從“向權力講授真理”到“參與決策權力”--當前美國規劃理論界的一個動向︰“聯絡性規劃”
 高科技工業開發區的選址及發展--美國經驗介紹
 超越設計︰從兩個實例看當前美國規劃設計的趨勢
 實證研究與定量分析︰介紹一個實例
 市場經濟下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芝加哥的經驗
 控制城市用地蔓延︰一個全球的問題
 城市高速發展中的城市設計問題--關于城市設計原則的討論
 濱水地區的規劃和開發
 21世紀的城市規劃︰從美國看中國
 從美國城市規劃的變革看中國城市規劃的改革
 市場經濟下的規劃及其實施--當前美國城市規劃的一些做法
第二部分 城市規劃理論與研究
 引言
 規劃理論作為一種制度創新︰論規劃理論的多向性和理論發展軌跡的非線性
 城市化作為生產手段及由此引起城市規劃功能的轉變
 城市的兩重性和規劃理論問題
 城市的競爭力以及城市規劃的作用
 城市發展決策及規劃實施問題
 政府、非政府組織以及社區在城市建設中的作用--“在全球化的世界中進行放權規劃管理的展望”國際討論會回顧
 社會資本,社區規劃及公眾參與
 後現代主義規劃︰現代規劃理論的反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規劃機制
 論原理的原理--略論城市規劃的基本原理
 對規劃的規劃
 城市分析的方法和次結構理論
第三部分 轉型時期中國的城市規劃和城市化問題
 引言
 分權化、地方化和準參與性決策結構的出現︰上海實例
 制造業、服務業和上海的發展戰略
 公共政策的作用︰上海三個城區發展的比較
 從“為大眾的住宅”到“為大眾的社區”從“居住區規劃”到“社區建設”
 中美注冊規劃師協會的交流︰從日照市萬平口地區概念性規劃設計談起
 邁入新世紀︰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規劃理論
 中國規劃走向世界--從物質建設規劃到社會發展規劃
 從基尼指數看社會發展問題--再談從物質發展規劃走向社會發展規劃
 建立開發建設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平衡關系--關于崇明三島聯動開發的研究和討論
 1990年代中國城市空間結構的變化及其動力機制
 中國城市規劃面臨挑戰--1997年夏對5個城市的調查
 中國城市建設的第二次高潮
 市場經濟下的用地控制
第四部分 規劃教育及規劃師的培養
 引言
 轉型期間中國規劃師的三重身份及職業道德問題
 構築規劃師的工作平台︰規劃理論研究的一個中心問題
 當前美國規劃師面臨的挑戰--也談中國規劃與國際接軌
 知識.技能.價值觀--美國規劃師的職業教育標準
 美國規劃師的業務與培養
 美國規劃機構的設置模式︰分析和借鑒
 美國城市規劃教學的若干特點
 關于規劃師的執業資格及考試問題--美國的經驗及對中國的借鑒作用
 關于中國城市規劃教育設置的一點討論
 市場經濟下的規劃及規劃師的職責
 聞道則喜--讀J.弗里德曼規劃著作的一些心得
 盛會前後--關于WPSC2001的一些議題
 對美國城市規劃及規劃教育的一些認識--訪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張庭偉教授
 張庭偉教授談中美校園建設(答《理想空間》記者問)
 1979∼2006年發表論文年表


本書是作者所擇寫的關于中美兩國城市規劃方面的文章選集,共58篇。大部分文章曾在國內發表過,同時在編輯本書時也加入了一些作者在國外發表的文章,它們是首次翻譯成中文發表。此外,本書還在每一部分前面增加了引言,提綱挈領地介紹該部分的內容。本書的文章選自1979年到2006年間發表的一百二十余篇中英文文章及專著章節,尤其集中在1995年到2006年期間發表的文章。主要選擇這段時期的文章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因為它們比較接近當前現實,較有參考價值。其次因為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這是一個特殊的大發展、大變化的轉型時期,這個時期已經並將繼續引起國內外研究者的特別關注,而城市發展和規劃問題,正是研究者關注的焦點之一。最後,這是一個全面全球化的時期,全球化對各國的城市,包括中美兩國城市帶來巨大影響,值得作者們討論。
“距離產生美”。由于身在美國,倍感祖國之美而願意為之亟盡綿力。整理自己的文章,一方面感到基本觀點並沒有過時,對今天的規劃界仍有參考價值,重讀時也依然能感到字里行間流動的熱血;另一方面也覺察到時代變遷,出于文章發表的時間,某些觀念也在與時俱進。
本書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討論全球化和美國城市發展的經驗教訓,包括全球化的理論和實踐。因為芝加哥被公認為發達國家中城市轉型最為成功的例子,而作者又長期在芝加哥工作,故更多介紹了芝加哥城市經濟轉型的正反經驗。第二部分是關于城市規劃理論的討論,包括對近年來西方特別是美國規劃界有影響的重要規劃理論的回顧。第三部分討論中國的城市規劃和城市化問題,基于自己在中國工作、生活和參與規劃項目的經驗,提出建議,希望對中國的城市發展和規劃工作有所借鑒。第四部分主要討論城市規劃教育及規劃師的培養問題,涉及中美規劃教育的理念,以及規劃專業的課程設置等問題。書後附有著作年表,以便對照文章發表的年份。


本書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討論全球化和美國城市發展的經驗教訓,包括全球化的理論和實踐。第二部分是關于城市規劃理論的討論。第三部分討論中國的城市規劃和城市化問題。第四部分主要討論城市規劃教育及規劃師的培養問題,涉及中美規劃教育的理念,以及規劃專業的課程設置等問題。

張庭偉教授,1968年畢業于同濟大學建築系,獲工學士學位。1972年參與籌建延安地區建築設計室,任建築專業負責人。1978年進入同濟大學建築系攻讀研究生,師從金經昌、董鑒泓、陶松林教授,1981年獲城市規劃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在建築系任城市規劃講師。1986年同濟大學成立城市規劃系,張庭偉擔任副系主任。1989年獲得中國國家教委“優秀中青年學者”稱號。

  1988年進入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UNC)城市規劃系攻讀博士,師從愛德華.凱澤(Edward Kaiser)教授,1989年轉到美國伊利諾伊大學(UIC)城市規劃系完成博士論文,師從查爾斯.奧勒貝克(Chuck Olebeke)教授。1992年獲伊利諾伊大學城市規劃博士學位,同年擔任伊利諾伊大學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研究教授。1996年起,在伊利諾伊大學城市規劃學院擔任城市規劃專業教授,2。01年獲得“終身教授”稱號。張庭偉自1978年以來,主編、合作編寫出版學術專著7部,其中在中國出版4部,美國1部,瑞士(聯合國社會發展署)1部。在中國、美國、英國、法國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包括美國Archithctural and Planning Research. 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和Urban Affairs Review,英國Land Use Policy和Cities,法國的International Planning Studies等。

目前擔任美國規劃院校聯合會(ACSP)國際委員,美國注冊規劃師協會(AICP)國際委員,以及數個中國城市的城市規劃顧問。

為保障客戶權益及避免缺書退款作業的困擾,本店採取二階段的訂購作業流程:
(1)客戶將選定商品加入【購物車】待本店客服〔回報供書狀況及應付金額〕,客戶再據以付款
(2)按 即可與客服在線確認書況及下訂


                                      
*如欲索取系列書籍(雜誌)清單、大量訂購書籍或有任何疑問,歡迎來電!*
台北門市(地圖) / 108 台北市萬華區長沙街二段11號4樓之6 TEL:(02)2312-1566 FAX:(02)2312-0820
營業時間:週一~週六 AM9:00 ~ PM6:00 (週日及國定假日暫停營業)
Copyright © 2016 建築情報季刊雜誌社 / 台北建築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