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大陸直運】建築抗震設計規範應用與分析(第2版) ![]() ![]() ![]() ![]() 編作者:朱炳寅編著 ![]() ![]() 出 版 者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2/1 版 次:1 語 言:簡中 裝 訂:平裝 頁 數:587 規 格:16開 ISBN書號:9787112203055 定 價:NT 540 元 網路價:NT 486 元 (未稅) ![]() ![]() 《建築抗震設計規範應用與分析(第二版)》所依據的主要結構設計規範有:《建築結構荷載規範》GB 50009、《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 50011—2010(2016年版)、《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 50007、《砌體結構設計規範》GB 50003和《鋼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7。 ![]() 概述 1總則 第1.0.1條(設防目標) 第1.0.2條(設防要求) 第1.0.3條(適用範圍) 第1.0.4條(設防烈度) 第1.0.5條(設防烈度的確定) 第1.0.6條(與相關規範的關係) 2術語和符號 2.1術語 第2.1.1條(設防烈度) 第2.1.2條(設防標準) 第2.1.3條(地震動參數區劃圖) 第2.1 .4條(地震作用) 第2.1.5條(地震動參數) 第2.1.6條(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 第2.1.7條(設計特徵週期) 第2.1.8條(場地) 第2.1.9條(抗震概念設計) 第2.1.10條(抗震措施) 第2.1.11條(抗震構造措施) 3基本規定 3.1建築抗震設防分類和設防標準 第3.1.1條(抗震設防分類) 第3.1.2條(6度時的設防標準) 3.2地震影響 第3.2.1條(地震影響) 第3.2.2條(設防烈度) 第3.2.3條(特徵週期) 第3.2.4條(主要城鎮的抗震設防) 3.3場地和地基 第3.3.1條(選址要求) 第3.3.2條(Ⅰ類場地的影響) 第3.3.3條(Ⅲ、Ⅳ場地影響) 3.3.4條(地基基礎的選型) 第3.3.5條(山區地基基礎) 3.4建築形體及其構件佈置的規則性 第3.4.1條(建築抗震設計的基本要求) 第3.4.2條(建築設計應重視的重點問題) 第3.4.3條(不規則的判別) 第3.4.4條(對不規則結構的設計要求) 第3.4.5條(是否設置防震縫) 3.5結構體系 第3.5. 1條(結構體系的確定) 第3.5.2條(對結構體系的特殊要求) 第3.5.3條(對結構體系的其他要求) 第3.5.4條(對結構構件的要求) 第3.5.5條(對構件間的連接要求) 第3.5.6條(對裝配式單層廠房的要求) 3.6結構分析 第3.6.1條(多遇地震作用計算要求) 第3.6.2條(薄弱層驗算要求) 第3.6.3條(重力二階效應) 第3.6.4條(樓屋蓋的計算假定) 第3.6.5條(結構計算模型) 第3.6.6條(對電算的基本要求) 3.7非結構構件 第3.7.1~3.7.6條(非結構構件的抗震設計及其抗震構造要求) 3.8隔震與消能減 設計 第3.8.1、3.8.2條(隔震結構的適用範圍、隔震及消能減震結構的設防目標) 3.9結構材料與施工 第3.9.1、3.9.2條(對結構材料的特殊要求及最低要求) 第3.9.3條(結構材料的性能指標) 第3.9.4梟(鋼筋的替代原則) 第3.9.5條(鋼板的Z向性能) 第3.9.6條(構造柱和砌體抗震牆的施工要求) 第3.9.7條(施工縫驗算要求) 3.10建築抗震性能化設計 第3.10.1條(抗震性能目標的論證) 第3.10.2條(性能目標的確定原則) 第3.10 .3條(性能化設計總體要求) 第3.10.4條(性能化設計計算要求) 第3.10.5條(性能化設計基本方法) 3.11建築物地震反應觀測系統 第3.11.1條(建築物地震反應觀測要求) 4場地、地基和基礎 4.1場地 第4.1.1條(選址要求) 第4.1.2條(場地類別的劃分) 第4.1.3條(土層剪切波速的確定) 第4.1. 4條(場地覆蓋層厚度) 第4.1.5條(土層等效剪切波速) 第4.1.6條(場地類別的確定) 第4.1.7條(發震斷裂的避讓問題) 第4.1.8條(突出地形地震動參數的放大) 第4.1.9條(岩土地震穩定性評價) 4.2天然地基和基礎 第4.2.1條(可不進行天然地基及基礎抗震設計的情況) 第4.2.2條(地基抗震承載力調整) 第4.2.3條(地基抗震承載力計算) 第4.2.4條(地震作用下天然地基承載力驗算) 4.3液化土和軟土地基 第4.3.1條(對液化土的判別與處理原則) 第4.3.2條(對液化土的判別與處理要求) 第4.3.3條(對液化土的初步判別) 第4.3.4條(對液化土的進一步判別) 第4.3.5條(地基液化等級的劃分) 第4.3.6條(抗液化措施) 第4.3.7條(全部消除液化的措施) 第4.3.8條(部分消除液化的措施) 第4.3.9條(減輕液化影響的措施) 第4.3.10條(防液化側向擴展及流滑的措施) 第4.3.11條(軟弱黏土的震陷判別) 第4.3.12條(軟弱黏土和濕陷性黃土的處理措 施) 4.4樁基 第4.4.1條(可不進行樁基抗震承載力驗算的情況) 第4.4.2條(非液化土層中低承台樁基的抗震驗算) 第4.4.3條(液化土層中低承台樁基的抗震驗算) 第4.4.4條(液化土層中樁基承台周圍填土要求) 第4.4.5條(液化土和震陷軟土中樁的配筋要求) 第4.4.6條(有液化側擴地段樁基的其他設計要求) 5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 5.1一般規定 第5.1.1條(對結構地震作用的總體要求) 第5.1.2條(結構抗震計算方法) 第5.1.3條(重力荷載代表值) 第5.1.4條(地震影響係數) 第5.1.5條(地震影響係數曲線) 第5.1.6條(截面抗震驗算) 第5.1.7條(抗震變形驗算) 5.2水平地震作用計算 第5.2.1條(底部剪力法) 第5.2.2條(振型分解反應譜法SRSS) 第5.2.3條(振型分解反應譜法CQC) 第5.2.4條(採用底部剪力法時對突出屋面部分的修正) 第5.2.5條(樓層最小地震剪力係數) 第5.2.6 條(樓層水平地震剪力的分配原則) 第5.2.7條(地基與結構的相互作用影響) 5.3豎向地震作用計算 第5.3.1條(豎向地震作用計算) 第5.3.2條(一般尺度且規則的大跨度結構的豎向地震作用) 第5.3.3條(長懸臂及特殊大跨度結構的豎向地震作用) 第5.3.4條(大跨度空間結構豎向地震作用的其他計算方法) 5.4截面抗震驗算 第5.4.1條(地震作用效應和其他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 第5.4.2條(結構構件的截面抗震驗算) 第5.4.3條(僅豎向地震作用時構件的承載力抗震調整係數) 5.5抗震變形驗算 第5.5.1條(彈性層間位移角限值) 第5.5.2條(罕遇地震下薄弱層的彈塑性變形驗算要求) 第5.5.3條(彈塑性變形計算方法) 第5.5.4條(彈塑性變形的簡化計算方法) 第5.5.5條(彈塑性層間位移角的限值) 6多層和高層鋼筋混凝土房屋 6.1一般規定 第6.1.1條(房屋高度限值) 第6.1.2條 抗震等級) 第6.1.3條(抗震等級的確定要求) 第6.1.4條(防震縫的寬度要求) 第6.1.5條(抗側力結構的佈置要求、單跨框架、單跨框架結構) 第6.1.6條(抗震牆之間樓蓋的最大長寬比) 第6.1.7條(裝配整體式結構的樓蓋整體性要求) 第6.1.8條(框架—抗震牆結構和板柱—抗震牆結構中的抗震牆設置) 第6.1.9條(抗震牆結構和框支抗震牆結構中的抗震牆設置) 第6.1.10條(抗震牆的底部加強部位) 第6.1.11條(框架單獨柱基的設置要求) 第6.1.12條(抗震牆下基礎的設置要求) 第6.1.13條(主裙樓相連且採用天然地基時的主樓零應力區要求) 第6.1.14條(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嵌固部位時的要求) 第6.1.15條(對樓梯間的要求) 第6.1.16~6.1.18條(框架填充牆、高強混凝土結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抗震) 6.2計算要點 第6.2.1條(內力調整的基本要求) 第6.2.2條(強拄弱 要求) 第6.2.3條(框架結構的強柱根要求) 第6.2.4條(框架樑和連樑的強剪弱彎要求) 第6.2.5條(框架柱和框支柱的強剪弱彎要求) 第6.2.6條(角柱的內力放大要求) 第6.2.7條(抗震牆牆肢的截面內力設計值) 第6.2.8條(抗震牆底部加強部位截面的剪力設計值) 第6.2.9條(結構構件的剪壓比限值) 第6.2.10條(框支柱的內力調整及其他要求) 第6.2.11條(部分框支抗震牆結構中落地抗震牆的要求) 第6.2.12條(框支層樓蓋的要求) 第6.2.13條(其他抗震設計要求、0.2Q0調整、少牆框架的設計等) 第6.2.14條(框架節點的要求) 6.3框架的基本抗震構造措施 第6.3.1條(框架梁截面尺寸要求) 第6.3.2條(框架扁樑的要求) 第6.3.3條(框架梁配筋的基本要求) 第6.3.4條(框架梁配筋的其他要求) 第6.3.5條(框架柱的截面尺寸要求) 第6.3.6條(框架柱的軸壓比限值) 第6.3.7條(架柱配筋的基本要求) 第6.3.8條(框架柱配筋的其他要求) 第6.3.9條(柱箍筋的配置要求) 第6.3.10條(框架節點核心區的箍筋要求) 6.4抗震牆結構的基本抗震構造措施 第6.4.1條(抗震牆的厚度) 第6.4.2條(抗震牆的軸壓比限值) 第6.4.3條(抗震牆分佈鋼筋配置的基本要求) 第6.4.4條(抗震牆分佈鋼筋配置的其他要求) 第6.4.5條(抗震牆兩端及大洞口兩側的邊緣構件要求) 第6.4.6條(短牆肢的設計要求) 第6.4 .7條(連樑的設計要求) 6.5框架—抗震牆結構的基本抗震構造措施 第6.5.1條(抗震牆的厚度和邊框設置) 第6.5.2條(抗震牆的分佈鋼筋) 第6.5. 3條(樓面樑與牆平面外的連接) 第6.5.4條(框架—抗震牆結構的其他構造) 6.6板柱—抗震牆結構抗震設計要求 第6.6.1條(基本要求) 第6.6. 2條(佈置要求) 第6.6.3條(計算要求) 第6.6.4條(板柱節點的構造要求) 6.7 體結構抗震設計要求 第6.7.1條(框架—核心筒結構的基本要求) 第6.7.2條(框架—核心筒結構的其他要求) 第6.7.3條(樓面大樑與內筒的連接) 第6.7.4條(連梁設置暗撐及交叉鋼筋的要求) 第6.7.5條(簡體結構轉換層的抗震要求) …… 7多層砌體房屋和底部框架砌體房屋 8多層和高層鋼結構房屋 9單層工業廠房 10空曠房屋和大跨屋蓋建築 11土、木、石結構房屋 12隔震和消能減震設計 13非結構構件 14地下建築 ![]() 為保障客戶權益及避免缺書退款作業的困擾,本店採取二階段的訂購作業流程: (1)客戶將選定商品加入【購物車】待本店客服〔回報供書狀況及應付金額〕,客戶再據以付款 (2)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