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自然科學 >> 地球科學 >> 自然地理學
![]() ![]() ![]() 編作者:中國建築文化中心 主編 ![]() ![]() 出 版 者 :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0-12-1 版 次:1 規 格:膠版紙 ISBN書號:9787560966083 ![]() ![]() 卷首語 做一本有用的雜志 評論 資訊 特別報道 《中外景觀》在路上 朗道杯未來多為人居景觀設計大賽紀實 話題 老柳樹的見證 生態、文脈--西部景區建設的靈魂 基于生態學角度的濕地公園景觀規劃 --以雲南騰沖北海濕地公園規劃為例 濕地的景觀性和功能性思考 --訪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授王向榮 濕地景觀的“深度”與“淺度” --訪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授朱建寧 絕知此事要躬行 --訪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主任陳克林 寧波慈溪GEF濕地項目的創新技術和綜合效益研究 項目 深圳石岩大樹林公園 新疆克拉瑪依公園 西雅圖奧林匹克雕塑公園花園 奧斯陸南森公園 安克雷奇博物館擴建工程(2004-2809) 無限印象 閱讀 2010年世界博覽會中國館屋頂花園景觀設計 混凝土之美 City.People-Light理想國 --用燈光探尋城市的“文脈” 與眾不同的中國和與眾不同的TVSDESING ![]() 《中外景觀》自創刊到現在,經歷了五個春秋,她和中國的景觀設計行業一起成長,同時也記錄並見證了中國景觀設計行業的發展歷程。 作為雜志,需要具有“雜”和“志”的兩種特質,“雜”是需要信息量豐富,“志”需要反映並引導行業的話語和思潮。因此,《中外景觀》希望在有價值的信息和有意義的話題兩方面為讀者提供理想的交流平台。 本期《中外景觀》,我們加入了“評論”板塊,雖然很小,但是希望能夠由此引發讀者客觀而深刻地思考。其實景觀界並不缺乏聲音,而是缺少表達聲音的平台。在閱讀板塊中,我們選取了世博會中國館屋頂綠化和混凝土在景觀中的應用兩個專題,希望讀者在擴大視野的同時,還能獲得有益的知識,並能夠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讀而有用,是我們的目的。 本期主題是“濕地”景觀,從宏觀講,濕地的生態學意義要大于景觀學意義,而作為社會公益組織的濕地國際更是將環境生態學的意義擴大到了社會生態學,從扶貧開始拯救濕地,也許濕地國際的陳克林主任並不能教會我們如何去營造∼個完美的濕地,但是濕地國際的工作,卻引發我們的思考,同時也值得尊敬。景觀概念中的濕地營造從技術角度並不算太困難,最重要的是濕地景觀設計的思想和理念。北京林業大學的王向菜教授指出,目前大家對濕地的功能和作用存在片面夸大的誤區;朱建寧教授對目前濕地景觀的形式主義也提出了質疑,好的濕地景觀是有所為,同時也要有所不為。 由一棵老柳樹為引子,在寧夏銀川這樣的西部沙化土地中營造出國家級濕地公園,應該算是一個大地奇跡了,朱仁民先生的敏銳感觸力和不懈的堅持,成就了這一片西部綠洲,而朱先生將景觀設計看成作品,而非產品的態度,更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 ![]() 為保障客戶權益及避免缺書退款作業的困擾,本店採取二階段的訂購作業流程: (1)客戶將選定商品加入【購物車】待本店客服〔回報供書狀況及應付金額〕,客戶再據以付款 (2)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