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城鄉規劃與發展研究
城市設計研究叢書 ![]() 綠色城市設計基于生物氣候條件的生態策略 Green urban design ![]() ![]() ![]() ![]() 編作者:徐小東,王建國著 ![]() ![]() 出 版 者 :東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頁 數:203 尺 寸:26cm ISBN書號:9787564114251 定 價:NT 234 元 網路價:NT 208 元 (未稅) ![]() ![]() 0 緒論 0.1 研究背景 0.1.1 可持續發展理論思想的由來 0.1.2 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情 0.1.3 城市與建築學科可持續發展的使命 0.2 研究現狀與動態 0.2.1 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綜述 0.2.2 綜合評述 0.3 研究方法與基本思路 0.3.1 研究的方法與目標 0.3.2 研究的基本思路 1 基于生物氣候條件的綠色城市設計的概念解析與基本原理 1.1 基于生物氣候條件的綠色城市設計概念解析 1.1.1 概念界定 1.1.2 相關概念解析 1.2 基于生物氣候條件的綠色城市設計的內涵、特征 1.2.1 基于生物氣候條件的綠色城市設計的內涵 1.2.2 基于生物氣候條件的綠色城市設計的主要特征 1.3 基于生物氣候條件的綠色城市設計的基本原理 1.3.1 整體關聯原理 1.3.2 系統層級原理 1.3.3 自然梯度原理 1.3.4 技術適宜性原理 1.3.5 人類需求適宜性原理 2 基于生物氣候條件的綠色城市設計的思想淵源與歷史演進 2.1 農耕時期基于生物氣候條件的城市建設思想 2.1.1 農耕時期城市建設思想產生的背景 2.1.2 農耕時期城市建設思想的發展沿革 2.2 工業化時期基于生物氣候條件的綠色城市設計思想 2.2.1 工業化時期城市設計思想產生的背景 2.2.2 工業化時期城市設計思想的發展沿革及主要理論 2.2.3 工業文明的悖論 2.3 後工業化時期基于生物氣候條件的綠色城市設計思想 2.3.1 資源--城市發展亟待逾越的“門檻” 2.3.2 技術--城市發展的“雙刃劍” 2.3.3 環境倫理學--為“可持續發展”而改變的生活模式 3 城市環境的影響因素及其城市設計應對原則 3.1 氣候的成因、分類與組成要素及其城市設計應對原則 3.1.1 全球氣候的成因 3.1.2 城市氣候的總體特征與類型 3.1.3 氣候的組成要素及其城市設計應對原則 3.2 地形對城市環境的影響及其城市設計應對原則 3.2.1 地形對城市環境的影響 3.2.2 城市選址和建設中的地形應對原則 3.3 開放空間對城市環境的影響及其城市設計應對原則 3.3.1 開放空間的環境要素及其作用機理 3.3.2 開放空間對城市環境的影響 3.3.3 開放空間的布局模式 3.3.4 案例研究 3.4 人工要素對城市環境的影響及其城市設計應對原則 3.4.1 建築物密度對城市環境的影響 3.4.2 街道(建築群體)對城市環境的影響及其城市設計應對原則 3.4.3 高層建築對城市環境的影響及其城市設計應對原則 3.4.4 其他細節對城市環境的影響及其城市設計應對原則 4 基于生物氣候條件的綠色城市設計生態策略 4.1 不同空間層級的綠色城市設計生態策略 4.1.1 區域-城市級的綠色城市設計生態策略 4.1.2 片區級的綠色城市設計生態策略 4.1.3 地段級的綠色城市設計生態策略 4.1.4 案例研究 4.2 適應不同氣候條件的綠色城市設計生態策略 4.2.1 濕熱地區的綠色城市設計生態策略 4.2.2 干熱地區的綠色城市設計生態策略 4.2.3 冬冷夏熱地區的綠色城市設計生態策略 4.2.4 寒冷地區的綠色城市設計生態策略 5 城市設計生態策略運作中的決策管理 5.1 現行城市規劃管理制度及其存在問題 5.2 綠色城市設計的決策管理思想 5.3 基于生物氣候條件的綠色城市設計的評價標準與模型 5.3.1 評價標準 5.3.2 評價模型 5.4 新技術在城市設計決策管理中的應用 5.4.1 空間信息技術(以“3S”技術為代表)的引入與應用 5.4.2 計算機數字化模擬技術(以TOWNSCOPE Ⅱ、CFD為代表) 6 案例研究 6.1 江甦連雲港市城市設計生態策略研究 6.1.1 連雲港市城市總體概況 6.1.2 連雲港市區域-城市級的城市設計生態策略 6.1.3 連雲港市片區級的城市設計生態策略 6.2 江甦宜興市城東新區城市設計生態策略研究 6.2.1 宜興市城市總體概況 6.2.2 GIS和遙感技術在宜興市城東新區環境分析階段的應用 6.2.3 CFD技術在新區城市設計局部地段優化中的應用 6.2.4 城東新區城市設計生態策略 6.3 廣州鐵路新客站城市設計生態策略 6.3.1 廣州鐵路新客站總體概況 6.3.2 生態環境現狀評價 6.3.3 生態影響評估 6.3.4 生態保護和建設 6.3.5 新客站城市設計運作中的決策管理模式 7 結語 追本溯源,回歸起點 參考文獻 後記 ![]() 本書是有關城市設計生態策略研究方面的專著。基于當前日益嚴峻的氣候條件和資源狀況,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結合生物氣候條件的設計思路對經濟條件尚不發達而又具有多種氣候特征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本書全面系統地從基于生物氣候條件的綠色城市設計視野來探索城市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圖景,在系統分析和把握基于生物氣候條件的綠色城市設計的概念、內涵、特征和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簡要回溯了其思想淵源與歷史演進歷程,並就城市環境的影響因素、作用機理及其城市設計應對原則展開初步探討,進而提出基于生物氣候條件的城市設計的生態策略、方法與決策管理機制。最後,從案例研究出發,在實踐中再檢驗和分析理論與方法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本書立論新穎,資料翔實,理論、方法和應用並重,適用于城市規劃、建築學、地理學、氣象學以及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建設管理者閱讀,也可為高等院校有關專業師生參考。 ![]() 本書在系統分析的把握基于生物氣候條件的綠色城市設計的概念、內涵、特征和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簡要回溯了其思想淵源與歷史演進歷史,並就城市環境的影響因素、作用機理及其城市設計應對原則展開初步探討,進而提出基于生物氣候條件的城市設計的生態策略、方法與決策管理機制。、 本書是根據由王建國指導、徐小東完成的《基于生物氣候條件的綠色城市設計生態策略研究》博士學位論文改寫而成。該書在綠色城市設計學術框架中,著重從生物氣候條件與城市設計相關性的角度來探索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圖景。作者試圖將生態學原理引入城市規劃設計,將人的生物舒適感重新建立在與自然環境、生物氣候條件相結合的基礎上,同時指出,城市規劃設計需要從自然要素、地域特征及其處理方法中得到啟發,關注自然環境制約與城市形式應變的內在契合機制,將城市建設與地理環境、生物氣候條件有機整合。這對經濟條件尚不發達而又具有多種氣候特征的中國應該具有比較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 為保障客戶權益及避免缺書退款作業的困擾,本店採取二階段的訂購作業流程: (1)客戶將選定商品加入【購物車】待本店客服〔回報供書狀況及應付金額〕,客戶再據以付款 (2)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