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北京南鑼鼓巷四合院住宅》  A quadrangle at south Luogu Lane in Beijing

我國四合院形制的住宅歷史久遠,分佈範圍也較為廣泛。早在《殷墟書契》中就有類似四合院形體的文字記載,從四川出土的漢代庭院畫像磚可以看出,四合院已基本形成,而且還見有回廊、重樓。晉代主屋兩側有東堂、西室的橫列形式。其後住宅規模有所發展,在《遊春圖》上可以見到隋唐時期四合院的一些示例,從宋平江府圖碑上可以瞭解到宋代四合院的院落組合更加複雜,有廊屋,園林與住居的結合愈加密切。從永樂宮壁畫上則可以見到元代住居的情況。北京的四合院具有典型的形式,它是我國封建社會時期的家族制、宗法觀念的自然產物,同時隨著該地區的自然條件與風俗習慣而發展起來的。那時人們生活起居既要有尊卑上下,又要內外有別、主從分明,這種設計主導思想也是當時我國社會條件下居住建築普遍遵循的原則,因此可以說北京四合院住宅的形式是我國自古以來居住建築的延續。

北京四合院住宅的院落組合、間距、規格、面積以及朝向等深受元大都城市規劃的影響。現存的北京民居明代的已很少見,多是清中葉以後的建築。北京四合院大多建於清代前期,其規模宏大、雕飾華麗、色彩豐富。清咸豐年間,北京四合院在如意門、屋脊、影壁等部位普遍雕成精細的裝飾,磚雕風靡一時。民國之後北京的一些官僚、資本家仍喜建四合院形制的住宅,有遊廊、穿廊,還附有花園,顯得華麗富有,此時還因崇尚歐風,有將四合院門樓建成“圓明園式”的,還有更多的住宅改用西洋式門窗,欄杆採用瓶式的較為風行。新建民居還吸收許多西式建築技術,如企口木地板、灰板條吊頂,門窗使用百葉等。

北京城的中心佈置皇城、宮城,做為城市交通幹道的大街都是東西、南北正交的,由於街和較大的巷多為南北向,胡同就為東西向的佈置,民居就散佈在寧靜的胡同裏,這樣住宅就多南北向佈置。住宅的平面佈局多受到風水學說、先天八卦部位的影響,一座四合院的大門常選在八卦中“巽”的位置上,宅屋就隨著大門朝向而變化平面佈置。一般胡同都是兩面通街的,其間距正好是兩宅子背靠背的深度,但也有一宅前後通向兩條胡同的,成為“深宅大院”。當兩條胡同間距大時,常在中間設置多個小院子,從而出現“死胡同”的現象,這更可防止過境車輛的干擾,保證居住安寧。在胡同的端頭臨“街”或“巷”的地方是鋪戶所在,作為居民生活供應之所。

北京城在土地利用功能方面,大體上有一定的分區,皇城之內地區是內府官員的住宅區,皇城以外的北城主要為貴族居住區,所以該區內王府較多,東、西城分佈有高官富賈的宅邸,故有“東富西貴”之稱。

按照房屋所在位置劃分,四合院的單體建築物組合可分為:大門、影壁、屏門、垂花門、廊、抱廈、正房、廂房、耳房、倒座房、後罩房、圍牆等。此外如宅院中附有花園,還有亭、台、閣、榭之類的建築物。

(1) 大門。北京四合院的大門在明、清兩代有嚴格的等級規定,因此大門常可表明某宅的社會地位。大門可分成兩大類型:屋宇式門和牆垣式門。

屋宇式門又可分為王府大門、廣亮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

王府大門的間數、色彩、裝修等都遵守等級規制,間數有七間啟三的、五間啟三的、三間啟一的,均為單數。常用五間七架屋頂,設吻,垂脊上有仙人走獸,做排山溝滴等。

廣亮大門是一種較高貴的單開間大門,具北京宅第大門的最基本形式。大門建有垂帶踏跺式臺階,大門安裝在脊檁位置上,雙扇板門的門軸下端安插在門枕石的槽洞裏,上端用聯楹和門簪與門框連結,門板上部裝走馬板,它常是懸掛匾額的地方,門口左右兩端邊框裝餘塞板,門扇下部有門檻插在門枕石側面的凹槽裏。大門的雀替和三幅雲都是品位的標誌。門枕石外側部分常做成抱鼓石或石獅子等,雕刻精細,門簪和門枕石既是實用性的構件,同時又富於裝飾效果。兩者上下呼應,給大門增添了無限風韻。大門兩側山牆墀頭是雕飾較為集中的部位,戧簷上用磚雕,雕成獅子、麒麟等動物或牡丹、海棠、梅花、番草等花卉紋樣。門道朝院內一面簷柱之間常做吊掛楣子,在這個位置上常加設四扇屏門。廣亮大門多數做徹上露明造,但也有在大門洞中做局部或全部吊頂的。屋頂用筒瓦或仰合瓦,屋脊分別用元寶脊、清水脊、鞍子脊等幾種做法。
金柱大門因門框立在金柱位置上而得名,其他幾乎與廣亮大門相同,門口向外面的一側做彩繪天花,簷檁、墊板和枋子上常繪有蘇式彩畫。

蠻子門是一種立在外簷柱上的屋宇式門,採用這種門的住宅一般不用垂帶踏跺,而是採用“馬尾〓〓”做法,以便於行車。

如意門在北京較為普遍,有人認為它是由廣亮大門演變而來,所不同的是在板門週邊用磚砌築成窄小的門口。在如意門的門楣上布有各種精緻磚雕,較為高貴的用博古、九世同堂、獅子滾繡球等紋樣,普通的用榮華富貴、鳳凰牡丹、番草人物等紋樣,最簡單的則只做幾塊素平欄板,在它的兩端用抱鼓石收頭,門頭上只用兩隻門簪。

牆垣式門又可分為小門樓、柵欄門、月亮式小牆門、隨牆門等。

小門樓是北京四合院最普通的形式,門樓屋頂有元寶脊、清水脊及筒瓦、仰合瓦等不同做法,講究的還採用一些磚雕,整座門樓造型生動、樸實。

柵欄門的左右兩根立柱上方用梁枋連接起來,形成門的構架,再上面挑出卷棚式小屋頂,門框內裝上兩扇帶有直欞條的門,整座門與左右兩側院牆相連接,用實牆托出大門,顯得格外安穩,屋頂做法則與小門樓相似。

月亮式小牆門用水泥堆砌仿西式花紋,是北京民居中採用中西合璧式的圍牆門的一種形式,別具特色。

隨牆門,常在房屋後簷牆上開的門,門口上挑披簷,既可遮雨,又可起到裝飾作用,頗為別致。

(2) 影壁。影壁與大門往往共同組合成四合院的第一道空間,以所在位置可劃分為大門外影壁與大門內影壁。前者有一字形、八字形兩種,後者有獨立與跨山影壁兩種。

獨立影壁,即用磚砌成的獨立牆體,基座往往為須彌座式,上面用清水脊或元寶脊,筒瓦頂。影壁的壁心有硬心與軟心兩種做法,所謂硬心就是斜擺方磚磨磚對縫,上面施各種雕飾;所謂軟心就是壁心用抹灰做法,常為白色,周邊用木條做成花紋圖案框子,中間掛置典雅秀麗的字牌,有的則在粉牆上繪壁畫,或者在素光面影壁牆面之前置放太湖石或擺設盆景,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頗為別致。

跨山影壁,其常見的做法是在大門洞裏面對廂房的山牆上挑出一個小屋簷,利用山牆面做影壁,還有一種是砌築的一堵牆,在其頂部用瓦組成紋樣。壁心用白灰,週邊再刷青灰,這是最簡單而經濟的一種做法。

除此之外,還有用木圍屏做影壁的,它是用夾杆石架起木制板牆,牆頂上挑出木制頂子,這種形式的影壁常放置在面向大門或二門進出的地方,有的還將木制影壁的壁心挖出一個圓洞,顯得別開生面。個別的在主房的後窗外面立有一座五福捧壽的影壁,雕刻剔透富麗。

(3) 屏門。北京四合院的屏門與影壁有相同的功能,當四合院二門院牆不設置垂花門時就設置屏門,當二門院牆設置垂花門時也常在垂花門的內簷柱位置上安置四扇屏門,平時關閉,這樣人們就從兩側廊子進出。在過廳的後簷柱上設立屏門可起到遮擋視線的作用,在較大型四合院的通道側面常設置屏門,這時它與影壁大門共同圈成一個小院,增加了空間層次感。屏門多用綠色做底,上面有“吉祥如意”等吉祥文字。

(4) 垂花門。北京民居中的垂花門是一個華麗的建築小品,它坐落在二門位置上,在這道門朝內院一面設立屏門,前面常擺設荷花缸、石榴樹等,構成一幅嫻雅的空間構圖。建築全部為徹上露明造,構架做油飾彩畫,色調以綠色為主,前簷懸臂挑出,垂蓮頭做成蓮蒂或鏤空垂珠,屋頂用一個卷棚或一個清水脊的較為普遍,也有用兩個卷棚懸山頂的,還有在朝外院一面做清水脊朝內院一面做元寶脊的勾連搭懸山頂,造型極為豐富。

(5) 正房。其位置在住宅的中軸線上,長輩居正房,間數為單數,一般為三間、五間,明代規定庶人屋不准超過三間。正房無論在開間、進深、高度和裝修做法方面都居全宅的首位。在正房兩側端也有建一間或兩間耳房的,它的台基、屋頂都要比正房低矮。耳房原來建有單獨的山牆,山牆腳也要比正房的窄小,後來取消耳房的一側山牆,轉而使用跨空柁的做法。這個由廂房山牆面、院牆和主房的耳房所構成的小天井空間稱為“露地”,這裏有時置山石、樹木,可形成點綴景致的小天地,但也有作雜物小院用的。

(6) 倒座房。它的後簷牆多是臨街的,常做客廳,所以開高窗,後簷做露簷或封護簷。倒座房左端與大門橫向毗連作為門房、男僕室,倒座房右端往往用屏門和牆分隔出一個小跨院,常是廁所之所在。

(7) 後罩房。它佈置在宅院的最裏面,有後門的話就在這幢房子裏辟出一間,房式矮小,用作僕人房或貯藏之用。

上面所列舉的各種單體建築物多根據基地的中線組合成建築群體空間。主屋及二門或垂花門就佈置在中軸線上,次要房屋分立左右,庭院裏大多種植花木,豐富了生活環境。宅院四周用圍牆或廊屋環繞,大門在左前方,它們都按照一定尺度比例關係組合起來,形成舒適寧靜的居住生活空間。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