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北京店鋪綜論》  SHOPS

北京從秦漢到隋唐既是軍事重鎮又是貿易中心,尤其到了明、清時期,手工業逐漸發展,商業更加繁榮,形成了繁華的商業區,街上商店林立。據清《都門紀略》記載,“高甍巨桷,雕樑畫棟,錦窗繡戶,金碧輝煌”,“店面標誌醒目,掛有招牌及各種器物以招徠顧客”,“夜晚則張燈列燭,照耀如同白晝”,其繁榮景象可見一斑。

北京的店鋪建築各式各樣,琳琅滿目,一般可歸納為以下幾種形式。

平面佈局

商店建築面闊一般一開間至五開間不等,其中以二三開間者居多。開間尺寸在2~3米之間,其中又以2.5米左右者居多。進深每間3~4米或5~6米,如需要更大的,則由幾進組成,可達十幾米。

小型的店鋪僅在臨街一面的房間內用櫃檯後邊的隔扇分成兩個區域,前部售貨,後部居住或做倉庫。有些是前店後廠,如鼓樓大街上某堿店,利用有限的地段,設置製造、貯存及居住的房屋。規模大的,除店堂外後邊還有多進院落,如位於西四街上的原懋德當鋪,坐東面西,有五間門面的店堂,店堂後有兩進院落,有一院落正中建五間、兩側各建三間庫房。另東南角跨院內建有夥計住房及廚房等,有旁門通往小巷,店鋪的北側有數進四合院,還有花園。

店鋪沿街門面部分,有平房也有二三層的樓房,一般以平房居多。也有的店堂不臨街而設在庭院內,如大型的飯店、古玩店等,大多是利用住宅改造的。

建築式樣

店鋪建築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坡頂式和拍子式兩種式樣。

兩坡頂式店鋪如同一般的居住建築,兩坡頂硬山間有懸山或歇山式,有單層也有二三層的,如是樓房多是樓層後退,前出卷棚頂或單坡頂抱廈,進深大的往往是二三個兩坡頂勾連搭接,式樣略加變化,相間用清水脊、鞍子脊,下層屋簷做成冰盤簷下加掛簷板。也有底層為平頂,上支架空敞的雨棚或立高欄杆的。

拍子式店鋪在店鋪房臨街的一面加一平頂或一面坡的廊。前面一列柱子上安掛簷板,再上用磚冰盤簷,再上是灰頂,有的簷頂外緣立欄杆,稱“朝天欄杆”。如要使前邊上簷支出較遠,下邊加用垂柱。

“拍子”具有較長的歷史,在《清明上河圖》中就可看到在宋東京汴梁的鬧市中已有這樣的做法,是在店面房前加架一座棚式構築物,頂上鋪席或抹泥掛瓦,柱子之間有的也設磚砌矮牆或簡單的木欄杆。北京明、清時期建的拍子式店面,加上了外簷裝修,和後邊的建築連為一體,還增添了不少裝飾,如磚雕、木雕或彩繪的掛簷板,掛簷板上又伸出挑頭掛幌子等,精緻華麗,成為商店的主要外觀特徵。

店面裝飾

北京的店鋪臨街一面一般不做成走廊的形式,而安裝有隔扇及檻窗。由於店面柱子高,其面闊與柱高之比往往在1∶1.2~1∶1.5之間,所以隔扇上又加一道華板,再上是橫披窗,外面有時還加設透雕的落地罩等。隔扇有時也做成素板門,可以全部摘下或打開,這樣內外開敞,便於顧客進出及採光通風等。次、梢間的隔扇或檻窗下部往往裝有井字格欄杆。隔扇多用紅色或綠色,柱子顏色則與其相反,用綠色或紅色,簷下施彩畫,罩和欄杆加金粉。

晚清時北京有的店面吸取或仿效歐洲式樣,採用磚牆、磚券門窗,並用磚雕及鐵制花紋圖案裝飾。

店面前也有矗立一座牌樓的,這是較為鋪張的裝飾。牌樓多隨店面的開間或僅在當中一間設置。牌樓的木柱下邊埋入地中,上端用鐵條釘在店面簷柱上,牌樓頂安設雲罐或寶珠一類的裝飾,柱身加挑頭,懸掛招牌幌子,樓簷用斗栱承托,斗栱下做成華板。

店鋪屋簷或牌樓簷下、朝天欄杆上,挑頭頂端掛有木牌匾,上書店名或經營品種,也有在門楹上掛字聯的。

明清時期的北京商店,由於沒有大玻璃櫥窗陳設樣品,所以多在門面上或是店面前用實物形象、特殊標誌、文字招貼作為經營商品的廣告,如賣麻的商店在店前挑掛一束麻、香燭店前放一座石制的大蠟燭台等。

店鋪建築仍然是中國木構架磚牆的做法,大型商店的梁架、構件及磚石做法都比較正規,用料也相當考究,但中小型的往往因財力所限,多因地制宜,就材施用,構件間的比例及裝修、裝飾做法往往不受嚴謹的法則束縛,變化較自由,更因商業上的競爭,在門面上各自標新立異招徠顧客,所以北京的店鋪絕少有雷同的,充分顯示出建造者的設計才能和巧妙的製作技術。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