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北京覺生寺》  Tmple of Awakening in Beijing

覺生寺位於北京市海澱區北三環西路甲31號,舊名曾家莊。寺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因為寺內有一口明永樂年間鑄造的大銅鐘,故俗稱大鐘寺。

寺坐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為影壁(已無存)、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和大鐘樓。山門殿面闊三間,灰筒瓦歇山頂,一斗二升交麻葉斗栱,石券門窗,門額為雍正御筆“敕建覺生寺”。鐘鼓樓為灰筒瓦歇山頂重樓,上下簷均為一斗二升交麻葉斗栱,上層四面為障日板壼門,下層正面為石券門。天王殿面闊三間,灰筒瓦硬山頂,鏇子彩畫,前簷為障日板壼門式門窗,後簷為欞花隔扇門窗。大雄寶殿面闊五間,灰筒瓦硬山頂,鏇子彩畫,前出軒三間,歇山卷棚頂箍頭脊,欞花隔扇門窗,前有月臺。東西配殿各五間,灰筒瓦硬山箍頭脊。觀音殿面闊五間,灰筒瓦硬山調大脊,鏇子彩畫,前簷裝修為欞花隔扇門窗。藏經樓面闊七間,灰筒瓦硬山頂重樓,鏇子彩畫,欞花隔扇門窗,上層前出廊。藏經樓左右有灰筒瓦硬山箍頭脊配殿各五間。大鐘樓分上、下兩層,下層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上層為圓攢尖頂,磚雕寶頂,屋頂上加出垂脊十二條,各脊均有垂獸和五小獸,這種作法極少見;上、下層均為鏇子彩畫,一斗二升交麻葉斗栱,下層為壽字隔扇門窗,正面額枋懸有乾隆御筆“華嚴覺海”橫匾。大鐘就懸在此樓內。大鐘樓左右各有三間灰筒瓦硬山箍頭脊重樓,鏇子彩畫,前出廊,兩廂各有東西配殿各五間,灰筒瓦硬山箍頭脊。大鐘樓、藏經樓和大雄寶殿的配殿之間都由群房相連接。寺的東、西跨院均已不存。

大鐘是明永樂年間鑄造的,故名永樂大鐘。大鐘通高6.75米,最大直徑3.3米,重達46.5噸。鐘體內外鑄有經咒十七種,總計二十二萬七千多字,字體工整雋秀,古樸遒勁,是明初館閣體書法藝術的代表作。此鐘發出的聲音可持續70秒以上,而且音調悅耳,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其聲音可傳遞到30公里以外。永樂大鐘至今仍然十分完好,文字清晰,鐘身光滑平整,絕少氣孔砂眼,它閃爍著我國古代冶金技術的光輝,凝聚著我國古代匠師們高度的智慧和精湛的才能,是研究佛教佛經及明代鑄造技術、冶煉工藝的重要實物。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