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薊縣白塔》  White Pagoda in Jixian County

薊縣白塔即獨樂寺塔,坐落在薊縣縣城內西南隅,獨樂寺南380米處,建於遼統和年間(983~1011年)。塔平面呈八邊形,由高大的須彌座、亭式塔身、半球狀的覆缽和十三天相輪組成,造型別致,巍峨壯觀,是漁陽古城的重要景觀之一。

此塔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震損嚴重,1983年拆除第一層塔簷以上嚴重震損部分並予以修復。在修復過程中,發現此塔已經兩次包砌,第一次,由覆缽向上,包砌了覆缽、第三層簷,並重建了十三天相輪;第二次,由第一層簷向上,包砌了一、二層簷上的雕磚部分,重包了覆缽東半部,並於覆缽正南開佛龕,覆缽下砌素面八角平座,開塔身南面假門為真門,在下層塔室立佛壇,門道東側鑲“重修漁陽郡塔記”碑一通。兩次包砌的時間分別為遼清寧四年(1058年)和明代,包砌的結果使原來纖巧的造型變粗壯了,華麗的裝飾簡單化了,但基本未改變原塔造型。

原塔被包砌部分除十三天相輪和覆缽下1.6米的表層裝飾殘缺外,其餘基本完好。塔殘高21.4米,由塔座、塔身、覆缽和相輪四部分組成。塔座高5.89米,平面八邊形,由花崗岩條石和青磚壘砌,束腰處雕仿木作斗栱、壺門,斗栱為華拱兩跳,計心造,壺門每面三個,內鑲伎樂人物,形象生動,拱門兩側各立兩供養人。八個轉角處各立角神一,跪蹲式,頭頂寶塔,齜牙瞠目。束腰上起雙重欄杆,每面由蜀柱、望柱隔成三塊欄板,欄板上層雕
獅子等圖案,下層雕幾何形花紋。

須彌座上置八角亭式塔身,有兩重疊澀簷。塔身東、西、南、北四面雕仿木影作假門,門上有門釘四排、環形鋪首和門簪。門楣作拱形,雕獅頭、卷葉花卉,兩側雕刻飛天,手持花朵,迎空飛舞。余四面雕碑碣,陰刻佛教造塔經各兩句。轉角處各砌一重層小塔,八邊形,須彌座,束腰處作扁鼓狀,有懸魚雕飾;兩層塔身,下層以蓮座烘托,上覆幡蓋,上層也以蓮座烘托,覆簷;刹為一小窣堵波,造型稀有,近似大塔。

塔身的兩重簷均做成盆形,盆唇上疊澀內收。第一層簷上高40釐米的八面柱狀體鑲雕磚海石榴花一周。第二層簷上砌壺門,每面三個,內雕一佛二菩薩坐像。

覆缽半球形,直徑6.8米,高2.75米,肩部雕垂魚花紋八組。覆缽上置相輪基座,略呈須彌形,束腰處為壺門,每面兩個,均有雕飾。

塔中空,分上、中、下三室,互不相通。上室方形,邊長1.4米,高1.6米,四角攢尖頂。室內出土舍利石函等珍貴文物一百餘件,其中石函呈棺形盝頂,頂面和函內槽正中均雕刻高浮雕蓮花一朵,外立面三面刻字,為瞭解獨樂寺與該塔的關係提供了歷史資料。中室近方形,2.36米×2.4米,四角攢尖頂,四壁開長方形小窗,與外界不通。下室八邊形,邊長1.35米,攢尖頂,南北開小窗。下層塔室以下的內部結構,因工程所限未能探明。

白塔磚雕種類繁多,內容豐富,遼塔中常見的門戶、欄板、斗栱、佛像、神獸、伎樂以及海石榴、牡丹等各種花卉圖案,應有盡有,其中大量題材如門楣、飛天、伎樂、神獸等皆繼承唐代風格,線條流暢,刀法灑脫,屬磚雕藝術上品。建築設計者巧妙地將碩大的印度窣堵波置於中國式亭閣之上,渾然一體,創造出中國古塔的一種獨特形式,也是此塔特有的歷史藝術價值所在。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