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宣化古城》 Ancient City in Xuanhua

宣化古城位於河北省西北部,北依內蒙古草原,東衛京都,南臨華北平原,是內地通往西北地方的交通要衝。它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民族交融之區。

宣化古城始建于唐代。唐末五代時屬武州文德縣治,遼時改為歸化州,元時為宣德府。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擴建,永樂七年(1409年)為宣府鎮,鎮內常年駐兵達五六萬人,為明代九大軍事重鎮之一。明正德五年(1510年)[***]磚,崇禎六年(1633年)築城外四周土垣,崇禎七年(1634年)修甕城城樓,制四面垛口。清康熙、雍正、乾隆、光緒各朝均有修葺。

宣化古城平面略呈方形,邊長約3000米,周長約1.2萬米。城牆基寬約14米,牆底基壘石三層,外表灰磚包砌。城牆高9米,雉堞高2米。據《宣化縣新志》記載,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擴建宣化城時,城方“二十四裡”有餘,昌平門外築一關城,周長“四裡”。原城門有七座:東有定安門,西有泰新門,南有昌平、宣德和承安三門,北有廣靈和高遠二門。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谷王朱穗進京時將宣德、承安、高遠三門封閉,僅留四門。

現今宣化古城城牆多處已毀,城門門樓僅存昌平樓。昌平樓又稱“拱極樓”,建於明永樂年間,是一座重簷歇山布瓦頂的樓閣墩臺式建築。樓高22.5米,磚砌墩台下有南北拱形通道,造型雄偉壯觀。

城內街道呈經緯狀分佈,近代雖有所改變,但基本保持了明代城市的風韻。原來城內的大型建築物多已毀壞,現僅存鎮朔樓、清遠樓、立化寺磚塔和清代磚雕五龍壁等。

鎮朔樓,又稱鼓樓,位於清遠樓南,建於明正統五年(1440年),是一座重簷歇山布瓦頂的樓閣墩臺式建築。磚砌台基東西長34米,南北寬28米,高8米,正中有拱形門廊為南北通衢,上有高0.95米的雉牆。樓高15米,樓內置直徑1.5米的大鼓一面。樓底存石碑四通,刻有明、清時期築城、修樓的碑文,對瞭解宣化古城的歷史和鎮朔樓的修建情況具有重要價值。

清遠樓,又名鐘樓,位於鎮朔樓北,與鎮朔樓南北遙相對峙。樓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是一座重簷歇山頂的樓閣墩臺式建築。磚砌台基東西長28米,南北寬26米,高7.5米,台基正中十字拱形門廊,是通往宣化古城四門的通衢。樓平面呈“亞”形,南北出抱廈,四周設遊廊,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高17米。一、二層為布瓦頂,三層為琉璃瓦歇山頂,山花帶垂魚,簷角飛翹,俏麗異常,獨具一格。樓上懸掛明嘉靖都禦史郭登庸所鑄八卦鐘――宣府鎮城鐘一口,高2.5米,直徑1.7米,聲音洪亮。樓底層立石碑二通,碑文記述了清遠樓的興建歷史。

宣化古城以當要衝之區而成為罕見的明代大城之一,眾多的防禦建築和其他高大建築不但反映了其軍事重鎮的性質,而且也反映了這個城市的繁華情景。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