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趙縣趙州橋》 Zhaozhou Bridge in Zhaoxian County

趙州橋原名安濟橋,俗稱大石橋,坐落在趙縣城南┖由希是一座美麗的敞肩式單孔扁弧形石拱橋。橋建成于隋開皇十一年至十九年(591――599年),是隋匠師李春留下的千古傑作,在我國橋樑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橋全長(包括南北橋堍)50.82米,寬9.6米,由二十八道獨立石拱券縱向排列而成。橋拱淨跨37.02米,矢高7.23米,跨度大而弧形平。大拱的兩肩對稱伏設四小拱,靠橋堍的兩個較大,平均淨跨2.85米。橋面全部用青白色石灰岩砌築而成,中間走車馬,兩邊過行人。橋兩側四十二塊欄板上刻有龍獸之狀的浮雕,形態逼真,若飛若動。四十四根望柱大多數形似竹節,中間數根頂上雕刻有獅獸石像,精緻秀麗。在仰天石(即帽石)和龍門石(即鎖口石)上,分別裝飾有栩栩如生的龍頭和蓮花。

趙州橋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式拱橋,它標誌著石橋的建築技術達到了一個新水準。橋有橋面和支撐橋面的橋墩,這是最簡陋的橋樑結構。自從東漢發明瞭拱橋,人們就用美麗的拱式橋代替了梁式橋,使橋樑的建築技術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階段。在拱橋的橋面與拱券之間及拱頂兩旁都有一個三角地帶,這就叫橋的“拱肩”。一般說來,橋的拱肩都是實心的,用石塊填滿,使其連接橋面。但是趙州橋卻不同,它在橋的拱肩上還開設有小的圓弧形拱洞,每邊兩個,兩大兩小對稱設置,把拱肩敞開,故稱“敞肩式拱橋”。敞肩式拱橋具有洩洪能力強、自重輕、節省材料、受力合理等特點。

趙州橋開創了大跨徑圓弧拱的先聲,它用一孔石拱跨過┖櫻跨度長達37.02米,這不但在當時的石拱橋中首屈一指,而且直到20世紀中葉仍居國內首位。趙州橋除以大跨度著稱外,還以因地制宜地修築了圓弧拱而取勝,不僅美觀而且實用,兼顧了水陸交通的要求,既能使“船從碧玉環中過”,又能使車在“蒼龍背上行”,解決了車船行駛的矛盾。

我國的石拱橋一般都是半圓形,但趙州橋的拱形卻不是半個圓,而是圓弧的一段,弧矢與跨度之比約為1/5,屬“平拱”。如按清代官式石橋的規定計算,趙州橋的拱券厚度應為2.5米,而實際只有1.03米,與現代設計的原理相吻合。此外,在拱背上還有一層厚度不同的護拱石(拱腳處厚24釐米,到拱頂逐漸減薄到16釐米)覆蓋,組成了類似近代的變截面拱券(拱腳處的截面比拱頂厚),顯示了隋代橋工匠師們的傑出技巧。

關於趙州橋的下部構造情況,經過實地鑽探,確知為低拱腳、淺基礎、短橋臺。拱腳在河床面下0.5米左右,基礎用五層由上而下略有增厚的條石砌築而成,基底為亞粘土,未發現木樁。雖然迭遇洪水,南北橋臺有局部被沖刷過的痕跡和現象,但橋基礎整體並無顯著的沉陷。經過驗算,基底壓應力與橋址處輕亞粘土的允許應力相近。

趙州橋不但在技術上有超越時代的成就,而且在藝術上也極為輝煌。它的弧形大拱和敞肩小拱本身就是個藝術品,整座橋線條柔和,構造空靈,既穩重又輕盈,寓雄偉於秀逸中,並且拱上橋面亦作弧形,不過弧徑稍大,與拱弧天然配合。橋面兩旁有扶欄望柱,欄板上雕有遊龍、二龍戲珠、奔龍、紋龍、交龍等,望柱上雕有竹節寶珠、蟠龍、獅獸石像等,還有斗子卷葉、多瓣花飾等雕刻,多系隋代精品。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