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照片】鄭家大屋
*【照片】喀什阿派克霍加瑪紮大清真寺禮拜殿藻井彩畫
*【照片】廣州鎮海樓
*【照片】忠縣井溝無銘闕測繪圖
*【照片】河南傳統民居
*【照片】羅源曹峰陳太尉宮左廡殿明代木構
*《馬爾康沙爾宗土司官寨碉樓》
*【照片】畢節大屯土司莊園二堂後廊
*【照片】歙縣古紫陽書院外景
*【照片】通道坪坦某宅
*【照片】樂安水口龍圖學士坊
*【照片】廣南阿用土官衙署
*【照片】拉卜楞寺黃色牆面上的黑色梯形窗套
*【照片】孟連宣撫司署廂房
*《寧國小汪村戲樓》
《獲鹿龍泉寺山下金代經幢》 Sutra Stone Pillars of the Jin Dynasty at the foot of Dragon Spring Temple Hill in Huoluo

龍泉寺位於獲鹿市韓莊鄉西洞溝山,據寺內現存碑刻記載,寺始建于金正隆二年(1157年),金大定二年(1162年)由禮部尚書命名為龍泉院,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在龍泉寺山下現存金代經幢五座,現將其編為1――5號介紹如下:

1號經幢。為琛公和尚之塔,建于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通高3.1米,由幢座、幢身和幢頂三部分組成。幢座上層為圓形仰蓮座,下層為八角形仰蓮石盤,八面刻有各種動物形象。幢身共兩節,字跡已磨泐。兩節幢身之間置八角形華蓋,各面雕有瓔珞和帳幔。幢頂為八角形傘蓋,上托幢刹。

2號經幢。建于金大定二年(1162年),通高2.65米,由幢座、幢身和幢頂三部分組成。幢座分四層,均為八角形石盤,中間兩層各面淺浮雕動物和佛像。幢身為八棱柱體,正面陰刻“進公壽塔之銘”,銘文已磨泐,惟存“大金獲鹿縣韓家莊龍池山龍泉院……大定二年”等字。幢頂為八角形傘蓋。

3號經幢。文字已磨泐,建于金代,通高2.98米,由幢座、幢身和幢頂三部分組成。整座經幢雕刻精細,幢頂由一小節八棱柱體和圓形大仰蓮組成,棱柱八面雕券形佛龕,龕內各雕佛像一尊。

4號經幢。文字已磨泐,建于金代,通高2.62米,造型較簡練,雕刻精美。

5號經幢。為深公和尚之塔,建于金泰和元年(1201年),通高2.7米,由幢座、幢身、幢頂三部分組成。幢座高1.1米,疑為後人移置。幢身為八棱柱體,高1.1米,正面鐫刻“深公和尚之塔”,幢文大部分已磨泐,惟“泰和元年十月”幾字可辨。幢頂由華蓋和仰蓮組成,形制與4號經幢相似。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