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平遙民居》  Dwellings in Pingyao

清代中葉平遙票號的大發展,使許多平遙人富裕起來,城區之內集中了富戶、莊主的宅院,這些宅院體量較大,用料講究。由於山西氣候乾燥,又未經戰爭破壞,所以至今大多保存較好。

平遙民居平面多為嚴謹的四合院形式,有明顯的軸線,左右對稱,主次分明。民居多由幾進院組成,以三進院為最普遍,最多的有七進。院落之間多用矮牆和裝飾華麗的垂花門樓作為分隔,有的還建有花園。

正房多為三間或五間的拱券式土磚結構的錮窯。所謂錮窯即兩側山牆用土夯築,牆頂上用磚砌拱,拱頂鋪黃土做成平尾頂,這種結構冬暖夏涼。在錮窯房的前部一般都加築木構披簷、柱廊,上覆瓦頂。正房房頂為平頂,兩側砌磚踏步而上,屋頂上有的還建有風水樓或風水照壁。

左右兩廂及倒座等次要房舍為木結構單坡瓦頂,坡向內院。大門常設在中軸線左側倒座梢間或在中軸線上,大門對面有影壁,影壁做在廂房的山牆上,有的用磚雕,有的用琉璃鑲嵌成一幅寓意吉祥或招財進寶的圖案,也有的是山水圖案。

沿大街建的店鋪、商號往往為前店後寢式,將四合院的倒座作為店鋪,第一進院作經營和接待用,二進院、三進院作居住及貯藏用。這些宅院前是商業街,後門接通巷道,有的大宅院在中軸線中部還增設過廳,作為會客、禮儀活動之所。

平遙民居的外牆都做成清水磚牆,高達7~8米,對外不開窗戶,外觀堅實雄壯,有的在牆頂做成城堞式,像一座座小城堡。沿街的宅門都特別講究,門頂形式多樣,有懸山卷棚、懸山有脊兩坡、兩坡不等長、半坡及披簷等。簷下用梁枋穿插、斗栱出簷等,每戶做法都不相同。大門門扇上有門匾,書有“修德”、“修齊”、“霞蔚”、“樂天倫”等。有的住宅門外還立有上馬石、拴馬柱,石雕精美,反映出當時這些人家的富庶。

民居內木雕裝飾華麗,如垂花門樓上、房梁下掛落與雀替都有花飾,有的為獅子滾繡球,有的是福祿壽三星,有的為琴棋書畫等,都有一定程式。門窗都是木樘木欞,花紋繁巧,為保暖防寒,門窗大多做成雙層。屋簷下椽木梁枋都施有彩畫,有的居室內牆裙上也有壁畫,講究的還用淺刻石雕板做護壁。

平遙城內仁義街4號院是具有代表性的平遙民居。院落為三進四合院式,坐北朝南,南北長43米,東西寬21.5米,占地面積925平方米。沿街為倒座五間,門道占大半間,位於東南角。三進院落都用腰牆隔開,中部設二門、三門。前院較小,設貯藏室、廁所等建築,為公共性區域。經垂花門樓進入中院,為私密性較強的半公共性區域,兩側廂房為晚輩居住。再經一腰門,最後到達後院,為主人居住區域。後院較為寬敞,正房及東西廂房全為窯洞形式,均設前廊。前廊柱礎部分分為兩層,下部柱礎,上部柱礩,柱礩較厚,形如鼓狀,上雕有花鳥、山石等圖案,雕刻華麗。廊上額枋下有精巧的木雕雀替,上雕有博古圖案;額枋間設雲紋花墩;簷檁間設座鬥,座鬥上置穿插枋,端處刻成龍頭飾樣。正廂房屋頂為平頂,有臺階通上,臺階設在廂房側端,較為隱蔽,以免影響堂屋作為民居主體的核心地位。正房頂後簷女兒牆處有三個風水壁,以圖吉利,另外可形成前低後高的觀瞻效果。正房山牆處設雙牆,雙牆間上部用方磚鋪成通道,使正房和廂房頂部相通。屋頂及通道處設有雨水口,雨
水流入雙牆間,由出水口導向院內。

從建築規制上可以看出主人建房的安全意識。整個院落高度封閉,大門較小,東西房坡頂全部採用坡向內的單坡形式,當地人謂之“一出水”,講究水不外流。從局部遺構看,原先院落上方都設有防盜網。

從整體來看,仁義街4號院的前院、中院的建築採用梁架式結構,後院的建築全部為磚砌窯洞形式。為使整體統一,在窯洞前設插廊。這種形式既能與商業城市的總體面貌協調,又可利用窯洞冬暖夏涼的優點。這種梁架結構房屋與磚砌窯洞融為一體的四合院形式,形成了這一帶民居建築的獨特風貌。

漫步小巷,許多深宅大院高牆直立,凝重渾厚。如石頭坡2號院,為兩進四合院佈局,院落之間都以精雕的垂花門樓相隔,南廳、正房為高大的兩坡瓦屋,西廂為一面坡瓦屋,不論正房還是兩廂都建有廊廈,雕樑畫棟,頗為精緻,真是外有高牆壁壘,內有堅門幾道,可謂居之安矣。此外,西城31號院、西郭家巷39號院及位於南街的百川通票號鋪面均各有特色,瓦屋出簷奇特,上部舉折陡峻,下部趨於緩和,至簷翹起,與尾面形成曲線輪廓,看上去異常舒適。像這樣的住宅在平遙城內現存有幾十處之多,原先皆為富商、官宦之家的宅第。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