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襄汾丁村民居》  Dwellings in Ding Village of Xianfeng

丁村位於襄汾縣城南10公里處,村內遺存有明、清民居院落二十九座,是山西保存較為完整、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建築群。丁村民居最早的建于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較晚的建于清咸豐、同治時期,大致分為北(明末)、中(清初)、南(清末)三個建築群。其中明代民居院落古樸典雅、樸實大方,清代民居院落則宏偉寬敞、富麗堂皇。

明代民居院門開在南向東側,俗稱財門,整個庭院房屋均於南北中軸線上均勻地對稱安排。一般正廳三間,廂房三間兩舍,兩側勻稱,主次分明。院落有單院和二進院之別,其中又以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所建的院落最具有代表性。此院坐北向南,倒座明三暗五,從南邊東側進入,迎面遇影壁折西而北即是正院。院內正北面正廳三間,兩側對稱各有廂房三間,正廳兩耳各附小跨院一座。正廳和西廂均為樓閣式雙層建築,中間開門,兩旁設有窗戶。廂房室內兩端山牆各鑲面窯一個,外裝櫃門,有的飾以門簾。房側設有木梯,以便上下。樓下白灰粉牆,紅漆塗頂,樓上向院內開有天窗以便採光。院牆均是青磚包外、紅土夯內。屋頂用灰色筒瓦覆蓋,鑲有正脊和垂脊。該民居美觀大方,富有明代晉南地方風格。

清代民居基本格局仍沿襲明代四合院式樣,二進院較多。院落由南向北的中軸線上佈置有倒座(中開大門)、前院、中廳、後院、後樓,軸線兩側同樣對稱佈設廂房和跨院。

將明、清兩代民居相比,清代民居多在相連的一片地域範圍內有多座建築,而後又將各院通過旁門、跨院互相連通,形成一組龐大而集中的建築群體。這樣的院落群,既顯得宏偉豪華、氣魄雄壯,又便於互相照應、防竊防盜,是封建家族的一種特有的居住形式,也是晉南各地多見的建築模式。

雕刻繪畫是丁村民居的主要裝飾藝術,雕刻有木、磚、石雕等種類,其中尤以木雕刻工細緻、造型優美,屬民居雕刻藝術的上乘佳品,有木雕藝術“妙品”之譽。

丁村民居木雕有圓雕、浮雕、透雕等類型,其中又以淺浮雕、單面透雕為主。其表現體裁又分單幅雕、組雕、連環雕、圖案、花邊等,雕刻部位多在斗栱、畫板、門楣、欄楹、匾額,尤以斗栱、畫板為多。

丁村民居木雕內容豐富,大體分為人物雕、動物雕、靜物雕三大類。其中人物雕有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傳統戲曲、民俗風情等題材。動物雕中既有表現吉祥如意的“喜(喜鵲)祿(鹿)封(蜂)侯(猴)”、“龍鳳呈祥”、“五蝠捧壽”等,又有反映古代成語哲理、傳統習尚的“亶吞太陽”、“鷸蚌相爭”等,還有勞動人民喜聞樂見的“鳳凰戲牡丹”、“松鼠吃葡萄”、“夔龍海馬”等,間綴以“春蘭秋菊”、“夏荷冬梅”以及“松竹梅”等象徵純潔、剛直情操的奇花異卉。靜物雕有博古、拂塵、書畫、羽扇、珊瑚、海螺等。上述雕品,技藝驚
人,妙趣橫生,藝術地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追求美好理想的純樸信念與高尚情操。

丁村民居木雕的佈局、構圖也有其獨特之處,其佈局既講究嚴謹縝密、疏密有致,又著眼于對稱融合、主次得當。從整體上觀察,二十多座民居院落木雕的形式與內容,既各具特色,又各有側重,有以人物為主的,有以禽獸為主的,還有以花卉為主的,使整個民居建築群形成一個有機的、主次分明的藝術整體。每座院落內的內容與形式又都注重對稱融合,如建於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的某宅正廳的畫板上,中間是“忠、孝、節、義”傳統戲劇,兩
邊一是“漁、樵、耕、讀”,一是“琴、棋、書、畫”,在對稱中融合為一體,表現出藝匠高超的設計智慧和才能。

丁村民居木雕是集明、清時期晉南地方雕刻藝術精品於一體的藝術宮殿,是一份反映我國民族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