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 圖片
《壽陽石板溝村王家宅院》  Family Wang^s house courtyard at Shibangou Village in Shouyang

王家宅院是壽陽縣石板溝村的一組漢族民間住宅群。該宅院曾是王氏家族的一組私人住宅,約始建於清乾隆後期至道光年間,即1775~1832年,全部宅院由十五個房窯結合的窯院所組成,占地8350平方米,建築面積3017平方米。內有房屋一百七十二間,崖壁式窯洞三十眼,土坯窯洞三孔。

王家宅院建築在一條東西長約160米、南北寬55米、朝向為坐東朝西的黃土沖溝之中,自然地形東高西低,高差15.8米,北南高差5米,北、東、南三面環繞陡峭的崖壁,崖高17米。

王家宅院的規劃構思比較獨特,合理地利用了地形,各個院落安排佈置嚴謹,功能分區明確。由於自然地形坡度較大,各院落地面標高由東往西逐級降低,地面排水也是由東往西各自彙集于甬道南側的排水溝內。整個溝穀三面環繞懸崖斷壁,猶如天然屏障。溝口處體型高大的圍牆和大門使之成為一座小城堡,增添了安全感。儘管宅院位於深溝之中,但由于各院落之間和房窯結合部的標高、體量運用適度,自然光線充足,冬季陽光入院,夏日樹冠遮陰,整個宅院一年四季充滿生機。

槐堡大門是王家宅院的入口,建築於溝口處,中間為磚砌的拱券式門洞,門洞面闊一間,寬10.5米,進深4.7米,高7.67米,有兩扇高大的木門和高0.4米的木門檻,洞口上方正中鑲有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製作的青石碑刻“槐堡”二字。洞頂鋪青磚,四周作垛口。大門兩側是連接南北崖壁的圍牆,圍牆高7.3米,片石基座寬2米,夯土築牆厚1.5米,頂部面鋪青磚外作垛口,與大門頂相通。整個大門、圍牆體型高大,莊重樸實,猶如城堡的城門。

在2號院和3號院之間有道北門,是通往打穀場和田地的旁門,也叫山門。溝中偏南有條片石甬道,把十幾個院落串聯起來,甬道直通大門。甬道北側院子主要供主人居住,南側的則是長工院和作坊等。圍牆和大門之外的兩個院子是後修建的。

王家宅院的多數院落依崖就勢由東向西並列修建,其平面多為我國北方傳統的二進、三進四合院。崖壁式窯洞為庭院的主要建築,多數窯洞是利用17米高的天然斷崖依山就勢挖築而成的,窯洞多為兩層,洞寬一般2~3米,高2.7米,進深6~8米,最深者達16米。通常一眼窯洞對外開兩個口,一個是門,帶頂窗,另一個是半圓形方格式木窗。有些窯洞在窯內一側或兩側橫鑿寬2.5米、深2米的壁龕,並築火炕或爐灶等,當地群眾稱它“暖龕”。所有窯洞都呈半圓弧狀,在主窯和“暖龕”相交處,為防止岩土開裂塌落,常以木梁木柱支護,窯洞內壁都做泥土抹面,即麥秸泥打底找平,麥糠泥罩面粉刷。窯洞頂部外高內低,呈3%的坡度向外,以利空氣流通。

6號院中的二層窯洞開鑿在崖壁的一個自然沖壑中,它是在底層窯洞的頂部退進去3米的地方才挖鑿,一層窯洞的窯頂就是二層窯洞的小院或陽臺,並砌磚花格欄杆。二層兩眼窯洞的平面呈八字形,兩眼窯洞之間的側壁鑿有寬度不到1米的通道。

4號院中的暗窯是一眼兩層式土窯洞,這是王家宅院中最特殊的一眼窯,王家後代稱之為“避難窯”。窯洞內部較其他窯洞高大,寬3.6米,進深12米,高4米。窯內在接近窗口處的側壁設有火炕及水缸等,在靠盡端側壁上鑿有數個暗洞,主要用於貯藏日常生活用品。洞口建築處理別出心裁,從外表看是一個寬1.1米、高1.5米的浮雕式神龕,做工精細,稱“天地爺”堂,其實是這個暗窯的視窗。

王家宅院兩層式窯洞的垂直交通設施處理得極為巧妙,所有二層部分的交通各自獨立又互相聯繫,二層窯洞與底層窯洞之間大多有獨立的豎洞或斜洞作為溝通上下的通道。通道做有樓梯,有直跑式的,也有“之”形的,但多數還是“L”形和“」”形的。其出入口設在二層窯洞的盡端或洞壁一側的坡道上,踏步多數是以青磚砌築,踏步的高寬相等。在暗室通道的側壁和轉折處常挖鑿有許多小龕用於點燈照明。

上下交通除窯洞內有通道外,有的窯洞在室外還築有樓梯或坡道。如6號院就是利用該院底層東邊的兩個廂房中間1米寬的一個空隙地以及7號院底層西廂房背後1米寬的空隙地,做成“L”形室外樓梯,樓梯踏步以當地盛產的粗砂岩條石砌築。又如7號院除窯內有通道上下溝通外,另利用崖壁自然坡度挖砌一條“之”形室外坡道。

窯洞外東西兩側多建有廂房,大多作居室之用。這些房屋大部分是小青瓦單坡屋面,但也有些是用片瓦和白灰爐渣做屋面的平頂房。樑柱均為木結構,樑柱相交處沒有斗栱,檁椽下僅作額枋,簷椽挑出前牆0.6米。門窗多採用方格式窗戶和雙開木板門,外加單門,當地人稱“風門”。前牆內襯土坯,外表單裱青磚,後牆、兩山牆則是磚包邊、土坯心的“海棠池”,所以也叫“四腳落地磚封山”。過廳除作堂屋用外,還兼作庭院間的通道,體型較東西廂房高大些,為磚木結構,門窗除中間作四扇活隔斷外,其餘均為支摘式木窗,室內灰泥罩面刷白,一般都做方格式紙頂棚。

王家宅院南北兩側的磚砌崖壁,無論是從體量上比還是從景觀上看,都是王家宅院中最顯眼的部分。磚砌崖壁根據地形的凸凹和溝壑的變化呈折線形。大牆面縱橫約3米,用長1.2~1.5米條石作拉條,增強了砌體與土崖的連接,豎向沒有明顯的收分,而是在每層窯洞之間的簷口或高4米左右處作一內收式錯台,錯台呈坡形,寬度不等,一般為0.6米,其坡面用小青瓦作崖簷,既打破了長82米、高17米的斷崖砌築體給人造成的單調感和不安全感,也使磚崖面分開層次,在統一中求得了變化。在磚崖面的立面處理中,還借窯洞的門窗洞口作圓弧形拱券,並用磨磚鑲成花邊,顯示出這座宅院的宏偉壯觀。

王家宅院的群體建築,由於建設時間較長,因而各個院落的建築風格、裝飾標準以及室內外設施都不盡相同,但都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比較適宜壽陽地區寒冷乾燥的氣候條件和人們的生活習慣。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