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運城解州關帝廟》 | 關閉 |
[ IP授權版 ]
![]()
|
《運城解州關帝廟》 Temple of Lord Guan at Xiezhou in Yuncheng 在眾多的關帝廟之中,要數關羽的家鄉運城市解州西關的關帝廟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故此廟稱為關帝廟之祖。 關帝廟坐北朝南,背負硝池,面對中條山,占地1.8萬餘平方米,始建于隋開皇九年(589年),歷代均有重修或增建,現存建築為清代所建。廟平面可分南北兩區。南區以結義園為中心,圍繞著結義坊、君子亭、三義閣、三分砥柱石、蓮花池、假山等一系列建築,四周桃林繁茂,大有“三結義”的桃園風貌。北區是主廟,以崇寧殿、春秋樓為中心,又分成前殿和後宮兩部分。前殿以端門、雉門、午門、山海鐘靈坊、禦書樓、崇寧殿(正神殿)為中軸,東西兩 側陪以鐘鼓樓、崇聖祠、追風伯祠、胡公祠、木坊、碑亭、鐘亭、官庫等附屬建築。後宮原有聖母殿,即關夫人殿,清末毀於火,現狀是以“氣肅千秋”木坊為屏障,以春秋樓為中心,刀樓、印樓對稱而立。 崇寧殿是祀奉關羽的主殿,因宋徽宗封關羽為“崇寧真君”而得名。殿建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簷歇山頂,下承台基,台基甚高,周設勾欄。簷下額枋雕刻富麗,五踩斗栱密置,殿頂琉璃脊飾瓦件,殿周回廊,有石質簷柱二十六根,柱上祥雲繚繞,飛龍盤踞,皆是浮雕,生動傳神。殿內三匾疊置,龕上有康熙手書“義炳乾坤”橫匾;門楣上方有咸豐手書“萬世人極”匾額;簷下有乾隆欽定“神勇”二字。木雕神龕裏供奉著關羽坐像,勇猛剛毅,神態端莊肅穆。龕為小三間,前有插廊、勾欄、隔扇,雕工細膩,無以復加,是一座很精巧的清式小木作。殿內金柱直通上簷梁下,龕外前槽明間兩根金柱上木雕海水流雲,盤龍兩首相交,猙獰怒目,以示“關聖”之威嚴。 春秋樓樓內有關羽讀《春秋》像,故名,明萬曆元年至十八年(1573~1590年)建,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樓閣式建築。樓面闊七間,進深六間,兩層三簷歇山頂,高30余米。上下兩層皆施回廊,四周勾欄相連。廊下闌額、花替、拱頭、昂嘴、異形拱等構件上都雕刻有精巧的龍鳳、流雲、花卉、人物、走獸等圖案。簷下斗栱,上簷三踩單翹,下簷五踩雙下昂。斗栱等構件均通體雕刻,這是我國古建築上的斗栱由結構性部件至明、清時變為裝飾性部件的典型實例。樓內底層居中塑關羽坐像,樓閣形龕內塑關羽便裝側身夜觀《春秋》坐像,四壁皆楷書《春秋》全文,東西兩側各有樓梯三十六級,可供上下。樓身結構奇巧,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二層的吊柱式回廊,回廊的廊柱上承簷口負荷,下端刻成蓮瓣懸在半空,成為二層平座上的垂蓮柱。垂蓮柱懸空,利用杠杆原理,內設剳牽挑承,外觀上給人以樓閣懸空之感,做工精細,設計大膽別致。這種構造,常見於小木作神龕和天宮樓閣雕刻之上,大型建築實物中頗為罕見。 在南北兩區外側又以回廊圍繞。廟內的鱗次櫛比、形狀各異的亭台殿閣、牌坊廊房,主次分明,左右對稱,嚴格遵循《禮義》中記載的“前堂後室”、“前朝後寢”的制度佈局,是我國古建築中佈局完好的宮殿式建築群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