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太原晉陽古城遺址》 | 關閉 |
[ IP授權版 ]
※ 圖片
![]()
|
《太原晉陽古城遺址》 晉陽古城遺址位於太原市南郊晉源鎮。據史書記載,該城於春秋末年,由趙簡子家臣董安於修築,因位於晉水北,故名晉陽。304年,並州刺史劉琨為防禦匈奴,修築城垣“四千三百二十丈”。北魏末年,高歡以晉陽建大丞相府,置晉陽宮,直至成為東魏、北齊的別都。隋煬帝時,增築“新城”、“倉城”,大業三年(607年)新建晉陽宮。唐貞觀十一年(637年)並州長史李〓築城于汾水東,又置太原縣於東城。唐武后時長史崔神慶以二城隔汾水,乃于其間跨水聯堞合二為一。 現遺存古城牆兩大段,南北全長3700余米。牆為版築,夯層厚約10釐米,內夾雜漢代陶片,說明春秋以後,曾進行過加固。城內殿台遺跡雖被村民建房覆蓋,但仍清晰可辨。 晉陽城經過歷代經營,到北齊和隋唐時期已發展成為中國北方較大的都城,尤其是北朝期間宮室營造更加壯麗,其盛況“可逾於鄴下”。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光義克晉陽後,這座千年歷史名城被縱火焚毀,致使世代創造的文明化為煙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