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山西窯洞住宅》 | 關閉 |
[ IP授權版 ]
![]()
|
《山西窯洞住宅》 山西窯洞形式各地有所不同,晉南一帶多為在土層中挖穴的土窯,晉中地區和晉東南的部分地區則多為石券窯,部分窯還用土坯和磚代替石材砌築。各種形式的窯洞都是根據當地的地質條件砌築的,具有地方特色。 靠崖窯 靠崖窯是垂直於崖面開掘的土窯,大部分是利用沖溝、斷崖直接挖掘,也有人工挖溝掏窯的,即民間所謂“中間挖個壕壕,兩邊掏個窯窯”的做法。 這種窯洞主要是利用土壤的力學特性,挖掘成頂部為半圓雙心圓或尖圓的拱形,土質較好處多採用半圓、雙心圓拱頂,土質不太好的地方則採用尖圓拱頂的形式。平陸、芮城一帶土窯頂部為半圓形,陽城、沁水一帶窯洞則為尖圓拱頂。窯洞跨度3~4米,深度6~20米,高3米左右,窗設於門側,門上部也有窗洞,故採光較好。朝向一般都是正東、正南、正西、正北,很少有斜向,其中朝南房較好。窯洞內緊靠近門窗處設有炕,緊靠炕內沿設灶,深處則用作貯藏室。牆面一般用麥秸泥再上一道細泥抹光,地面為土面壓實,也有墁磚的。炕的寬度一般為1.8米左右,深度為2.2米左右,高度為65~70釐米。炕周圍用條磚砌,內用磚砌條形帶數條,帶與帶之間為煙道,設門窗的牆上也設有煙道,直通室外。 靠崖窯除了橫向發展外,也有上下發展的,即在窯洞之上再挖窯,上下窯之間穿洞並用坡梯相連。 地陰院 地陰院即在平地挖坑,造成人工崖面,再挖窯洞。這種形式主要集中在平陸一帶。坑平面一般為方形或長方形。院內設有排水口或滲井,可兼作水井。 石券窯 石券窯是用石料砌築的拱頂房屋,有圓券和尖券之分,晉中地區多為圓券,晉東南陽城、沁水一帶為尖券,淨寬為3.5米左右,進深大多為6米。山牆厚約1米,足以承受拱券傳來的側向推力,間牆和前後牆厚一般為0.5米。其做法是:用石料(多為青石)做基礎,基礎深埋1米左右,牆體用石塊採用錯位咬接的方式砌築,咬接縫內灌石灰砂漿,加強牆身的整體性,洞頂用拱券木板作模,模上用梯形石塊砌築,中部拱起,相鄰兩窯之間形成八字壕,壕內用碎石塊、石灰、白土泥填實,表面用石灰、白土泥灌平,最後用白土泥填平、壓實,以利排水。雨水一般集中排到後部。另外,上面做平後還可再向上加層,或作樓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