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巴林左旗遼上京城址》  Site of Liao Shangjing City of Bairin Left Banner

遼上京城址位於巴林左旗林東鎮南,城垣規模廣闊,氣勢雄偉,分皇、漢兩城,漢城在南,皇城在北,兩城中隔一牆。皇城是契丹貴族統治階級居住之所,城內有宮殿、官署、寺院、營幕、作坊、街道等重要建築遺址分佈。漢城除少數官署、廟宇外,多為民居和作坊遺址,並有少量市樓、驛館等建築遺跡。現在皇、漢兩城之間,因河水常年沖刷,已被分割成南北兩個部分。

據文獻記載,上京是契丹建國之初設立的都城,也是我國古代漠北地區的第一座都城,初名龍眉宮,為“太祖創業之地”。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於神冊三年(918年)正式築城,漢人康默記負責設計營造,命名為皇城。遼太宗繼位後,于天顯元年(926年)起繼續擴建,至會同七年(944年)已具規模,正式改稱上京。遼天慶九年(1119年),上京被金人攻陷,並開始衰落,到元初逐漸廢棄。
皇城的東牆、南牆、北牆都呈直線,惟西牆較長,其南、北兩端均向內斜收分,使整個城垣平面呈不規則的六邊形。皇城分外城和大內兩部分。皇城周長6 398多米,城垣輪廓清晰,系夯土版築,一般高6~9米。城垣殘存馬面四十五個,相距110米左右。圍繞皇城週邊有壕塹一道,在馬面以外3米,寬14米,深2.5~3.6米不等。大內位於皇城中部偏北的一個丘崗上,宮牆只有北面保存較好,其餘已無存跡。經勘探,大內的建築遺址一百餘處,以中心的東西隔牆為界可分為南、北樞密院。

漢城在皇城南,略呈方形,其北牆即為皇城之南牆。《遼史》雲:“南城謂之漢城,南當橫街,各樓對峙,下列井肆。南門之東回鶻營,回鶻商販留居上京,置營居之。西南同文驛,諸國信使居之。驛西南臨橫驛,以待夏國使。”漢城周長5 800米,面積210萬平方米,現存城牆殘高2~4米,基寬12米,無馬面與甕城,夯土版築。從地表的磚瓦可判斷,這是當時驛館、市場、作坊以及漢人居住之區。

上京城南北各有磚塔一座,俗稱南塔、北塔。南塔距城5公里,為八角七層密簷式,北塔為六角五層密簷式。

遼上京位居遼五京之首,為契丹統治中心,因上京是“太祖創業之地”,所以建城也就早於其他四京,其歷史意義與政治地位也就愈顯重要了。遼上京的建築,不僅反映了契丹民族與漢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交流達到空前發展的地步,同時標誌著契丹民族自身由原始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