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巴林右旗慶陵及慶州城址》 Qing Mausoleum and Site of QingZhou Cities of Bairin Right Banner

慶陵及慶州城位於巴林右旗的索布日嘎。慶陵當地俗稱“王墳溝”,北依慶雲山,地勢向陽,山下水草豐美,溪水常流,這裡曾是遼代皇帝經常游獵之所,聖宗亦常於此狩獵。聖宗死後興宗遵囑于遼景福元年(1031年)建陵將其安葬於此,故因此得名“慶陵”,同時以“觀察姚居信為上將軍,建慶州於慶陵之南,徙民實之,充奉陵邑”。

慶陵分中陵、東陵、西陵三處,分別葬有遼聖宗(耶律隆緒)及欽哀皇后、仁德皇后,興宗(耶律宗真)及仁懿皇后,道宗(耶律洪基)及宣懿皇后。

慶陵分別自山下辟以神道(墓前道路),隨山勢而上,通過陵門抵享殿,陵寢造於地下,挖鑿磚砌,上覆土與山勢齊平,地面僅見陵門、享殿,無墳丘,與中原帝陵有別。遼天慶九年(1119年)金滅遼攻陷上京、慶州,慶陵首遭挖掘,近代又屢遭洗劫。據保存尚為完整的東陵所見,墓室為穹廬頂,自墓道進入墓門後中軸布列前室、中室和後室,前室和中室左右以通廊聯絡東、西墓室,中軸為主室,兩側為副室。墓門為拱形磚構,上施鬥懟⒓虯逋呶蓍埽墓內裝修豪華,木構鬥磧氳厴系釤米齜ㄎ摶歟尤以墓壁所繪人物、山水壁畫最為精美。三陵墓中保存的哀冊,分別用契丹文、漢文鐫刻,這些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和實物史料,為我們研究慶陵有關建築的構制提供了依據。

慶陵的奉陵邑慶州城位於慶陵之南15公里處,此城經遼興宗、道宗時期逐年增建,成為遼代除京城之外極為重要的州城。慶州城由內城、外城組成,平面為“回”形,現除外城牆多已不存外,內城牆保存完好,內城城牆由黑壤土夯築,城之四面辟四門並置方形甕城。城內有東西大道遺跡和中軸至南門的大道遺跡,成“T”形佈局,為慶州城的主道路,城北居中有大型建築遺址,當為行宮殿址。行宮殿址之東為一小城,僅南面似辟一城門,疊壓於遼代建築遺址上,推斷為金代沿用慶州城後,于金天會八年(1130年)改建奉州城的遺址。行宮殿址之西為一佛寺(聖濟寺)遺址,現保留有平面八角,層高七級的釋迦佛舍利塔一座,乃遼代原構。城內這東南為官署,西南似為作坊、居民住所。城內有水溝由東至西流過,環繞城中建築形成人工池塘,東南隅尚遺有假山玲瓏石等,可見遼代慶州城內曾有園林建築,此在遼代城址中甚為鮮見。慶州城建築遺址多為獨立式,行宮、佛寺亦見廊廡的形式與主建築配套,在佈局規劃上既有中原城市佈局的體現,更有草原城市的獨特風格。

慶州城仿遼中京格局,內外兩城牆圍合相套,並以佛教建築作為主要設施在城內多處分佈,成為遼代城市規劃的一種特有的文化反映。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