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興城古城》 | 關閉 |
[ IP授權版 ]
※ 圖片 ![]()
|
《興城古城》 The ancient city of Xingcheng 在美麗的遼西走廊上矗立著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這就是興城古城。興城古城為明朝的寧遠衛城,明宣德三年(1428年)由總兵巫凱、都禦史包懷德督造這座城池,當時城“周圍五裏九十六步,高三丈。門四,東曰春和,南曰延輝,西曰永安,北曰威遠,鐘鼓樓在中街”。第二年又增築外城,“周圍九裏一百二十四步,高如內城。門四,東曰遠安,南曰永清,西曰迎恩,北曰大定”。四門設樓,四角設台,城廓之間為護城河,河深3米。清入關後,寧遠衛城被改稱寧遠州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曾重修。 現存古城為寧遠之內城,呈方形,東西寬830米,南北長844米。城牆高約10米,底寬6.5米,頂寬5米,城牆外面為青磚砌築,內為石料所築,中為夯土。城開四門,門上有樓,為重簷歇山式建築。原城門外有半圓形的甕城,現只有南門、西門的甕城尚在。在城中心東西、南北相交的十字大街上,有一重簷歇山式樓閣,為鼓樓,樓座以磚砌築,採用十字拱券法,四面有券門。在鼓樓通向南門的街上還有兩座石牌坊,是明崇禎年間為了表彰祖氏兄弟的“功績”而立。原城內還有許多廟宇,今只有文廟保存完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