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照片】太原清真寺省心樓
*【照片】北寧北鎮廟山門
*《瀋陽塔灣舍利塔》
*【照片】吉林觀音古刹鼓樓
*【照片】長春清真寺教長室屋脊磚雕
*【照片】建水文廟先師殿前簷斗拱
*【照片】北京智化寺萬佛閣
*《齊齊哈爾龍沙公園望江樓》
*《北寧李成梁牌坊》
*《天津石家大院》
*【照片】杭州靈隱寺雙石塔
*【照片】長春護國般若寺天王殿
*《杭州隆興寺經幢》
《興城文廟》  The Confucian Temple in Xingcheng
‧所屬分類= 古蹟的地區分類 > 遼寧

興城文廟位於興城市古城的東南隅,建於明宣德五年(1430年),系當時的都指揮劉斌所建的“廟學”,後經明成化、景泰,清康熙、乾隆年間的改建和擴建使之成為今天之規模。

文廟坐北朝南,南北長175米,東西寬43米,占地面積7500多平方米,可分為三個院落。其院內的主要建築有照壁、欞星門、泮橋、戟門、大成殿、崇聖祠等。照壁在欞星門的南面,兩端與院牆相接。照壁左右的東西院牆各有懸山式角門一個,東為毓粹門,西為觀德門。走進角門,可見欞星門。欞星門為牌樓式木門,面闊三間,柱下有抱鼓石,上有平板枋、額枋及斗栱,頂上覆灰色瓦,門楣上橫書“欞星門”三字。欞星門兩側有月亮門和碑亭。月亮門是平時使用的便門,門上方有長方形磚雕,正面為二龍戲珠,背面為雙鳳牡丹,雕工精緻,惟妙惟肖。碑亭為長方形懸山頂亭,亭內原有碑六方,現已不存。過欞星門進入文廟的第一進院落,迎面便是泮橋。橋為石砌小拱橋,橋下有一直徑約13米的半圓形水池,橋面上有道路三條,上有欄杆。泮橋的兩側有更衣亭和祭器庫,均為硬山式建築。過泮橋便是戟門,名為門實為殿,是面闊三間、進深兩間的硬山式建築。在戟門的兩側還有宦祠、鄉賢祠。過戟門進入文廟的第二進院落,院內松柏蒼勁,遮天蔽日,大成殿就掩映其中。殿坐落在院內的平臺上,為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帶前廊的硬山式建築。殿前簷下懸有“大成殿”的匾額。殿內原有清代九個皇帝專為文廟書寫的匾額,現僅倖存一方。在大成殿的兩側還建有東、西配殿。大成殿后面為文廟的第三進院落,由崇聖祠和東、西配房組成,其建築均為面闊三楹的硬山式建築。興城文廟是遼寧保存最好的一座文廟。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