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上海古城牆和大鏡閣》  Wall for the ancient city of Shanghai and Dajing Pavilion

古城牆和大境閣位於上海南市區人民路大境路口。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建上海縣,縣治設在上海鎮。明嘉靖年間,經濟日趨繁榮,人口增多,加之倭寇騷擾甚烈,先有上海縣紳顧從義奏請修築城牆,未得工部審准,其後松江知府方廉發動地方人士籌款,並撥府庫一部分餘款,靠地方力量築城,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竣工。

城牆周長4.5公里,原高5米,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和四十六年(1618年)重修時先後加高1.67米和1.3米,高至8米,外有城壕。城牆上共有六座城門:東曰朝宗,今大東門;南曰跨龍,今大南門;北曰晏海,今老北門;西曰儀鳳,今老西門;為方便通往黃浦江沿岸,另辟朝陽門,今小南門;寶帶門,今小東門。在肇嘉浜兩端(今復興東路)有東、西水門,方浜上亦有一座水門。城牆上有雉堞三千六百餘垛。

在城西北角,築城時建箭台一座,明萬曆年間在臺上建小廟,供奉關帝。明崇禎和清雍正、乾隆年間屢次修葺,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改建為三層樓閣。清道光六年(1826年)兩江總督陶澍題“曠觀”二字;道光十六年(1836年)建石牌坊,總督陳鑾題書“大千勝境”;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建熙春台,此處遂名大境。清咸豐十年(1860年)關帝廟被毀,同治四年(1865年)重修,保留至今。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