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普陀佛寺》 Buddhist Temples in Putuo

普陀山為舟山群島中一小島,為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歷代相繼在山上興建寺廟、庵堂,後因戰亂,殿宇荒頹。清康熙、雍正年間重修普濟禪寺、法雨禪寺。現存普陀佛寺大多為清代及其以後重建。

普濟禪寺亦名前寺,位於普陀山白華頂南,靈鷲峰下,為普陀三大寺之一。據《普陀山志》記載:普濟禪寺初建于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稱寶陀觀音寺,後幾經興廢。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重建大殿,三十八年(1699年)再次重修,並賜寺額“普濟群靈”,故得今名。清雍正九年(1731年)奉敕擴建。現該寺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占地1.14萬平方米。中軸線上有正山門、天王殿、圓通寶殿、藏經樓、方丈殿等,兩側有鐘樓、鼓樓、伽藍殿、羅漢殿、禪堂、地藏殿、普門殿等。寺前有海印池(亦稱蓮花池)、八角亭、禦碑亭(禦碑為雍正年間立)。寺東南有多寶塔,西南有石牌坊。

法雨禪寺亦稱後寺,位於錦屏山的白熙峰下。據《普陀山志》記載:寺創建于明萬曆八年(1580年),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重修,雍正九年(1731年)又大規模擴建。法雨禪寺現有建築面積約1.38萬平方米,中軸線上自前而後依次為天王殿、玉佛殿、大圓通殿、禦碑殿、大雄寶殿和印光法師紀念堂,兩側還有鐘樓、鼓樓、功德堂、禪堂等建築,依山起勢,層層升高,琉璃瓦,黃粉牆,氣勢雄偉。大圓通殿即觀音殿,又名九龍殿,坐北朝南,面闊七間,通面闊39.02米,進深24.13米,用十九檁,高17米,重簷歇山頂。明間佛像上方施九龍藻井,雕刻精緻,形態傳神。下簷斗栱,明間平身科八攢,次間和梢間各六攢,盡間兩攢,為五踩雙下昂重栱計心造。上簷斗栱為九踩單抄三下昂。殿頂鋪蓋黃琉璃瓦。此殿木構是典型的清初官式做法。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