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東陽木雕》 | 關閉 |
[ IP授權版 ]
![]()
|
《東陽木雕》 Wooden carvings in Dongyang 東陽木雕歷史悠久,從東陽宋塔發現的圓雕佛像看,在宋代已經有相當高的藝術水準了。進入明代,東陽木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裝飾手法。 明代的東陽木雕存有大量實物,尤以住宅上的裝飾雕刻保留最多。用東陽木雕裝飾的明代住宅建築主要有天順六年(1462年)落成的盧宅肅雍堂、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至天順三年(1459年)期間營造的郭宅永貞堂、壽塔頭村方姓新廳後第一、二宅院、紫微山詔燕堂、華陽村敦禮堂、巍山鎮應氏宗祠、大園村宗德堂等。具體到牛腿、琴枋、鬥淼裙辜的裝飾,這時已經有了各種不同的雕刻圖案,而且佈局和諧統一。就題材選取、構圖設計、雕刻刀功等技藝而言,也進入了一個較新的發展階段。 壽塔頭村方姓新廳、華陽村敦禮堂上的牛腿基本是壺瓶嘴,上刻幾條很有美感的曲線,漸漸就雕上幾朵形態各異的小花、小鳥。之後出現了“S”形牛腿,雕花逐漸變得複雜起來,出現了以線條為主的淺浮雕花紋。梁下雀替花工最多,雕的最好的是梁下巴(梁墊),多為深浮雕,雕功熟練而有鋒勁,物像形態逼真,動感很強。如盧宅肅雍堂的裝飾雕刻,取材廣泛,翎毛花卉、山水人物、水族走獸都有。人物粗獷奔放,造型完整豐滿,一般都是頭面較大,體型較胖,形神兼備;琴枋上刻有故事“渭水河”,可見歷史題材開始被重視。畫面雕刻技法有深浮雕、淺浮雕、鏤空雕、圓雕等,手法多樣。 門窗裝飾方面,天頭、鎖腰板、門窗格花、穿花裝飾都已經有了齊全的手法。壽塔頭村的兩幢宅院,門窗花板博古較多,也有諸如鳳采牡丹之類的花樣,風格古雅,手法不一。門的天頭花板,多為抽象的龍鳳。大園村宗德堂,門格花板上有鏤空雕魚、蝦等,無不栩栩如生,八塊絛環板上所雕的動物也很有特色。 明代的東陽木雕一般比較粗獷有力,但從郭宅“七台”的四個牛腿(兩個雕山水人物,兩個雕獅子)看,獅子的造型、山水人物的構思及整個牛腿的雕刻風貌已於清代中葉相近似,僅僅刀功略粗一些而已。兩扇側門上的四塊鎖腰板,題材是人物花卉,系淺浮雕作品,構圖古雅,技藝水準也與清代中葉基本相同,可視為從明代到清代的過渡階段的作品。 東陽木雕發展到清嘉慶、道光年間,進入鼎盛時期。從夏厲墅的厲姓花廳瑞靄堂(嘉慶年間)、中圖江村張姓花廳致和堂(道光年間)、壽塔頭村樂善堂、巍山鎮五分頭等一百五十餘處有東陽木雕裝飾的清代住宅看,主要表現為: (1)豐富的題材內容。有故事情節的題材大大增加,山水人物畫面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即便雕刻翎毛花卉,內容也比明代的豐富得多。 (2)嫺熟的設計構思。豐富的題材內容使畫面日趨複雜,設計成了首要的環節。東陽的木雕藝人善於有主有次地採用多種表現技法和選取各種題材,進行恰到好處的裝飾。馬上喬村呂氏花廳一經堂、中圖江村張姓花廳致和堂等,正廳前廊的屋架裝飾是木雕最為集中的部分。屋架上的牛腿、琴枋、以及琴枋上的幾、懟⒍貳⑸是人們進門後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也是雕刻最為講究的地方。牛腿採用比較複雜的山水人物畫面,用鏤空的高浮雕刻出多層次的山水、人物、樓閣。琴枋的形體畫面較完整,多雕以歷史故事題材。幾、懟⑸、鬥則同以各種花鳥紋樣串連成造型較為複雜的裝飾物。在明代,牛腿大多雕成壺瓶嘴的樣子或簡單的變夔,沒有什麼變化,雕刻多為複製性質。在清代則不僅有各種各樣造型、紋樣複雜的夔紋牛腿,且有諸如獅、虎、鹿等造型各異的動物牛腿,更有單像、群像的人物牛腿,其人物的體態、衣著、姿勢、面部表情千差萬別。這便促使木雕藝人縝密構思,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性,進行全盤的佈局設計。白坦村務本堂有六塊鎖腰板,所刻的全是東陽農事。壽塔頭村樂善堂有十二塊鎖腰板,從住地開始,把南午嶺、大寺下、東陽縣城、麻東埠,直至義烏東江橋,全都收入畫面。這些圖像無從模仿,全是藝人的構思,點面飽滿,疏密得當,足見當時的木雕藝人不但已經擺脫了模式化的複製,對大自然、各種人物有了深刻的觀察和抽象能力,而且對造型和佈局都能恰當地加以把握。 (3)精緻的雕刻技法。隨著東陽木雕取材、設計水準的提高,畫面相應地緊湊密集,促使木雕藝人總結經驗,產生了多層次的鏤空玲瓏的深浮雕和層次分明、畫面清秀的薄浮雕。巍山鎮五分頭有兩塊鎖腰板,雖系薄浮雕之作卻立體感強,而且十分注重細部雕刻。不但人物的動、靜姿態逼真,表情生動,而且雕刻鬚髮一絲不苟,細之又細。物景欄杆等處的雕刻,更是工整精緻,可謂難得的精品。 “牛腿”是東陽木雕中難度最大、花工最多、水準最高的作品,都是帶景圓雕。現存建築中最多的是大小獅子牛腿、梅花鹿牛腿,還有選取故事情節的人物牛腿、神話“八仙”牛腿等。這些牛腿造型優美,主像鮮明突出,景物陪襯相宜,高層次透雕精工細刻,都是傳世之作。 (4)結合實用恰到好處。在不同的裝飾部位,採用不同的雕刻技法。天棚、屋架位在高處,如巍山鎮的五分頭船篷軒之梁上的雙龍搶珠,郭宅四分頭中梁的九獅戲珠、邊梁的雙鳳朝葵等,重在動態造型,裝飾就採用形體簡明、線條粗壯、鏤空玲瓏的高浮雕表現手法。門窗裝飾上天頭、門楣是較高的部位,大多採用穿花或半深地浮雕。而索腰花板與人視線平齊,是最引人注目之處,木雕藝人多使出渾身解數,雕得工整而精細。同時。鎖腰板位置較低,容易受到碰擊,若雕得玲瓏鏤空,勢必影響牢度,所以採用薄浮雕,而位元於高處的作品則用鏤空高浮雕。 到了清朝末年,東陽木雕廣泛流行在金華地區和諸暨、蕭山、富陽、桐廬、新昌、嵊州、紹興、上虞、慈溪、杭州、平湖、嘉興、徽州、屯溪、婺源等地。民國之初,木雕藝人進入城市,藝術風格發生變化,一改以往古雅純樸的“古老體”(雕花體)為精緻秀麗的“新式體”(畫工體)。在構圖上後者較前者疏密有致;在體型塑造上後者較前者更為準確生動;在線條刻畫上,由於三角鑿的應用,後者也較前者流暢奔放得多。“畫工體”的出現,說明東陽木雕已經受到國畫的很大影響。巍山鎮鼎豐住宅的雕飾題材大多取自吳伯年、吳友如、錢吉生、點石齋的畫譜,刀鋒刻畫多有仿摹筆意,酷似國畫,其廂房門兩塊題為“擬香光秋林暢飲圖”、“仿六如談天望瀑圖”的花板就是這類刻意仿畫的典型作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