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黟縣西遞村民居》  Dwellings at Xidi Village in Yixian County

西遞村位於黟縣東源鄉,是一處以宗族血緣關係為紐帶,經三十幾代繁衍而成的胡氏聚居村落。據《上川明經胡氏宗譜》可知,西遞胡氏始祖昌翼為唐昭宗後裔。

西遞村的建築主要始于十四祖(明永樂年間),到清康熙至道光末時,西遞村的人口、經濟和建設都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西遞村是保存徽派清代民居最多的古村落,現保留有較完整的清代民居一百二十二幢、明清祠堂七幢。村中有三條街道和四十多條胡同,前溪、後溪兩股溪水沿著村中石砌的溪床潺潺流去,兩旁高牆深院隔溪相峙。村中央是胡氏總祠“敬愛堂”,建築面積1200多平方米,結構粗獷古樸、宏偉壯觀。祠前置飛簷翹角門樓,中設祭祀大廳,上下庭間開大型天井,左右分設東西兩廊,後為寢樓,樓下為享堂,樓上供奉列祖列宗神位,下廳兩根黑色大理石簷柱及柱礎承托著規整梁架,柱碩梁厚,巍然壯觀。

民居均以四合院為基本單元,面闊三間或五間,大部分民居為兩層樓結構,部分民居為三層樓結構。每幢大門均用磨制平整光滑且高大的黑色大理石砌成門坊,上有磚雕、石雕組成的各式門罩,精雕細鏤,華貴多彩。除主體結構外,都充分利用巷角、地邊築樓造室,小巧雅致。如正街的知府胡文照“大夫第”,其“桃花源裏人家”小繡樓只不過七八平方米,翹角飛簷,槅扇欄杆,十分玲瓏。民居或前或後點以花壇水池,隔以漏窗低牆,飾以石雕磚鏤,配以石凳石桌,形制雖小,但尺度宜人,在質樸中見俊秀,在富麗中顯清雅。小小庭院,都得園林之趣,令人賞心悅目,如“瑞玉庭”、“靄公園”、“桃李園”、“履福堂”、“青雲軒”、“蘭舫齋”、“亦園”、“西園”等。

西遞村民居的磚雕、木雕、石雕在國內享有盛名,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顯示出非凡的藝術成就。窗櫺門扇、樓上裙板、楞格、斗栱、斜撐無不雕刻精美,雕刻手法有浮雕、透雕和高浮雕,造型生動,工藝精湛。特別是石雕藝術更為著名,著名的“黟縣青”石料產地即在西遞,得天獨厚的條件,促進了石雕藝術的發展,矗立在村前的胡文光刺史石坊就是這裏石雕藝術的典型。石雕還普遍應用于民居建築的裝飾上,有各種石雕漏窗、石雕門樓,還有石花壇、石盆、石魚池、石凳、石桌、石水缸等,全村三條街道和四十多條胡同全用“黟縣青”鋪成,西遞村有“大理石村”之譽。

桃李園

桃李園為清代中型民居,由一個“H”形和一個“凹”形單元沿中軸線組合而成,有穿廊與配房及方形後庭院聯繫,庭院中有一方形水井。桃李園主房是徽州民居中典型的兩層三開間加兩廂帶扁長形天井形式。屋面雨水彙集到天井排出,即所謂“四水歸堂”,寓意財氣內聚、無以外流。桃李園的梁頭、雀替、窗欄、窗扇、門扇及掛落木雕精美,廳堂陳設典雅古樸。

西園

西園建於晚清,由三幢面闊三開間的住宅及閘廊、廚房、庭院、水井、花園組成。據傳同胞三兄弟各居一幢,共同出入一扇大門。三幢住宅均為單層,左右並肩相連。一幢為前後天井、前後廳堂的“H”形平面,兩幢是單一天井、單一廳堂的“凹”形平面。天井地面略低於廳堂地面,青石鋪砌,暗溝排水,屋簷雨水均流入其中。三幢住宅前均辟有小院,小院與小院串連,花木裝點,玲瓏雅致。住宅內雕刻精美,氣勢宏大的八字門廊位於臨街小院之中。

大夫第

大夫第建于清代,因中堂匾額“大夫第”而得名,分臥房、堂屋和廚房三部分。臥房兩層,石鋪天井居中,門廳、中堂、東西廂、左右側廊環繞,防火山牆圍合。大門上方有磚雕飛簷門罩,二層有點狀小窗。廚房位於臥房外側,為不規則梯形平面,三條石板巷將其環繞。廚房入口過廳上空有一樓亭,與二層側廊相連。樓亭兩面臨空,翹角飛簷,鵝頸曲欄,透雕窗扉,是昔日主人吟詩會友之處。樓亭清麗典雅,古樸自然,與下層的粉白牆、青石漏窗在形式、材質、色彩上均形成強烈對比,給人印象深刻,不僅是大夫第的象徵,也是巷口的標誌。

紫氣東來宅

紫氣東來宅是一座由兩個“凹”形民居單元及配房圍合、帶有庭院的清代民居,平面近似方形,佈局緊湊。兩邊有石砌水渠,引山溪水入廚房,供洗滌之用。庭院入口的大門為八字形磚雕門樓,上有磚雕“紫氣東來”四字。門樓背面,左右各有“玉壶”和“冰心”兩個花瓶形門洞,別有情趣。正對大門部分的馬頭牆,兩邊高,向中間跌落,呈圓弧形,不同于徽州民居的常見形式。紫氣東來宅的磚雕和木雕十分精美,建築格調質樸清雅。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