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合肥包公祠》 | 關閉 |
[ IP授權版 ]
※ 圖片
![]() |
《合肥包公祠》 包公祠位於合肥市城南包河公園香花墩上,據《香花墩志》記載,包拯(孝肅)原宅在合肥城內鎮淮樓鳳凰橋巷,巷內有包公讀書台,當地人稱“香花墩”。知府宋鑒在包公曾讀過書的城南包河島上修建包公書院(後改名包公祠),後人為懷念包公,遂將故宅香花墩之名移稱於此。 祠始建於明弘治年間,後毀於兵燹,清順治年間複修,“貌雖新而軒、榭、碑、碣強半不及當年”。清咸豐初年祠毀,光緒八年(1882年)重建,後又經幾次翻修,最後一次為李鴻章捐修。祠平面為一封閉三合院,正殿和兩廂有回廊,飾掛落。正殿為硬山頂,三開間,民居式樣,內有包公坐像。祠前有石級經木橋通河南岸山門,門前有照壁。包公祠結構簡潔,造型素雅,體現了包公廉潔奉公的美德,富有鄉土氣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