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永定大塘角大夫第》 | 關閉 |
[ IP授權版 ]
![]()
|
《永定大塘角大夫第》 Dafu^s Official Residence at Datangjiao in Yongding 大夫第又稱文翼堂,位於永定縣高陂鄉大塘角村,始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是福建土樓民居中極有特色的“五鳳樓”形式的典型代表。它規模巨大,造型精美,氣勢恢巨集。 大夫第建築群面闊52米,進深53米,坐南朝北,對稱佈局,由左、中、右三部分組成,當地稱為“三堂兩橫”或“三堂兩落”。 所謂“三堂”,是指建築群中軸線上的下堂、中堂和後堂。 下堂為三開間,明間最大,用作門廳,次間較小,用作客房和貯藏室。下堂大門是全宅的主要入口。進入下堂迎面是屏門,它起到了遮擋視線和分隔空間的作用,只有在舉行重大禮儀活動時才敞開。下堂與中堂之間是長方形的天井,兩側用敞廊圍合。 中堂也是三開間,明間即中堂,又稱正廳。中堂空間高大,前面對著天井開敞,後部設屏風,屏風前置供桌,這裏是祭祀祖宗和進行婚喪喜慶活動的場所。次間作客廳、書房或帳房用。 後堂即正樓,包括屋頂夾層在內共有五層,是全宅最高的建築,作為家長的住所,它在總體格局中顯然居於統帥地位。正樓各層平面佈局相同,每層都是八間臥房三面圍繞一個大廳對稱佈置,廳後部設樓梯。正樓內、外牆都是厚達50釐米的夯土牆,木樓板厚3釐米多,板上鋪地磚,既防火又隔音。中堂與後堂之間是後天井,兩側是四間小廚房。 所謂“兩橫”是指“三堂”兩側的橫屋,其長度與“三堂”的進深大致相同,分別由三個平面形式相同的基本單元沿縱長方向拼接而成,每個單元中間是廳,兩側共四間臥房,樓梯在廳的後部。橫屋呈階梯狀對稱分居兩側,最前面一間高一層,中部兩層,後面三層,其屋頂歇山向前,高低錯落,頗有特色。 在“三堂”與“兩橫”之間圍出窄長的側院,當地稱為“橫坪”,橫坪前後有門與戶外相通,中間有橫向的連廊把“三堂”與“兩橫”聯繫起來。 除主體建築之外,還有曬坪、魚池、晾院和茅房等附屬建築。曬坪是主體建築大門前寬敞的前院,曬坪中正對大門處設一段不高的照牆,曬坪前是半圓形的魚池。晾院是在緊挨正樓背後的山坡上用矮牆圍出的半圓形院子,它就像樓的靠背,故當地俗稱“樓背”,這裏是晾曬衣服和放養家禽的場所。 主體建築西側是矮小通長的連排小屋,用作茅房、豬舍、兔窩、牛欄、雞棚或倉庫。 大夫第建築群充分利用地形,屋舍背倚山崗,以山坡晾院為靠背規整佈局,三堂居中,橫屋烘托左右,樓前襯以寬敞的曬坪與半圓形的魚池,院落佈局條理井然,主次分明,和諧統一。整個格局都與傳統的風水思想密切相關,顯出古樸莊重的藝術風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