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泉州洛陽橋》 | 關閉 |
[ IP授權版 ]
※ 圖片
![]()
|
《泉州洛陽橋》 Luoyang Bridge in Quanzhou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於泉州市東10公里處,橫架于洛陽江上,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興建,嘉祐四年(1059年)竣工。據蔡襄《萬安橋記》記載:“釃水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共長三千六百尺,廣丈有五尺,翼以扶欄,如其長之數而兩之。”橋兩側有佛塔九座,橋中築亭七座,並雕刻有石獅二十八隻,規模宏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橋。此橋歷代先後修葺十七次,其中最大一次維修是北宋紹興八年(1138年)。現存橋全長834米,寬7米,殘存橋墩三十一座,小石塔五座,亭兩座,石雕武士像四尊。 橋墩作船形,最大的橋墩長17.7米、寬4.8米,系用長條石一皮橫、一皮直交錯壘砌而成,橋墩最上兩皮石稍向左右挑出,使墩面加寬,以增加橋孔的跨度。橋板用巨型條石鋪築,條石長11米,寬1米,厚0.8米。橋孔跨度10米,每孔橋面鋪石板六七條。 五座小石塔建于宋代,有幡幢式佛塔、六角三級實心塔、方形佛塔、八角五級佛塔等四種形式,均築於橋旁扶欄外。橋之中亭為石構四柱,亭附近有宋代“萬古安瀾”石刻和明、清重修洛陽橋碑記十二方。 橋北有昭惠廟,始建於北宋皇祐年間,歷代有重修,現存建築為清代所建。橋南有蔡襄祠,始建於北宋嘉祐年間,祀郡守蔡襄,歷代屢有修建,現存建築系清代重建。蔡襄自撰並書寫的《萬安橋記》,碑文精練,書法遒麗,刻工精緻,世稱“三絕”。 洛陽橋為北宋泉州郡守蔡襄主持建造,造橋時先拋石于水中為基址,而後在投石上築橋墩,並“種蠣於礎以為固”。這種利用牡蠣繁殖來膠固橋基、橋墩,使其成為整體的做法為我國橋樑建築史上的首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