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樂安流坑坑星第門》 Xingdimen at Liukeng in le^an

星第門位於樂安縣流坑村,是一處以南北縱向的四幢邸宅組成的建築群,南北長47.5米,東西寬16.5米,占地面積800平方米。

星第門入口朝北,臨巷,登四級石階入八字式院門即為前院,長方形,麻條石鋪地。穿院而過,登兩級石階即為第一幢主體建築――大堂。

大堂為縱長方形兩進式建築,進深七間16.14米,面闊三間11.68米。入口為凹入式門廊,板門雙開。入門即為下堂,明間作廳堂,面闊4.4米;兩次間為正房,各及閘廊兩側的耳房連為一體。下堂為穿鬥式構架,圓形木柱,斬角四邊形麻石礎,後簷柱間有木裝修,辟三門進入天井間。天井長2.8米,寬0.75米。為拓寬天井兩頭的通道,在上堂前簷步、下堂後簷步的明間簷柱和山牆之間複立一柱,縱向連以六抹扇裝修,辟門,形成狹長的廂房,兼作過道使用。上堂明間較下堂為寬,達5.1米,兩側為長方形的正房,直通後拖步。後金柱間置寶壁,並有兩門與後拖步相通。門楣之上設祖龕,雙開雕花扇門,頗為精緻。上堂的穿鬥式木構架形制與下堂類同,但明間梁架向西側移位70釐米,且將立柱砍削成方形,更顯大方,天井間的上部勾架則以縱向柁梁承托簷檁和出簷構件。上堂前簷步作成橫長方形覆鬥天棚軒仰頂,後拖步作成單步梁式,梁下有木裝修,各辟一扇門,即為上堂正房入口。

大堂四面牆體均用青磚砌成,上、下堂山面均為封火式,次間梁架和前、後簷柱均以牆代之。堂頂覆青灰瓦,室內青磚鋪地,二穿枋上置樓櫨,滿鋪樓板,形成跑馬樓。木雕裝飾構件均在上堂和天井間。上堂明間懸一木匾,文曰“大堂”,款署“皇清同治戊辰歲孟冬月”,此堂當建於該年。

大堂後拖步明間後牆東側辟一門,通向內庭,內庭包括天井間和兩廂房。內庭天井間南壁辟門,即為第二幢建築的後門。

第二幢建築坐北朝南,單進式,平面為長方形,面闊三間10.7米,進深四間12.45米。前為凹入式門廊,後為雙步架拖步,明間為穿鬥式梁架,中柱之間立寶壁樹,設木板寶壁,兩側為甬門、祖龕。兩次間以板壁橫向隔斷,分成前、後房,房門相對而開。前、後簷柱及兩側山柱均省去。除祖龕的扇式門外,餘無任何雕飾。青磚牆,青灰瓦頂,外簷有簡單的墨繪。整個建築較大堂簡單、緊湊,其建造年代與大堂相仿。

第三、第四兩幢建築是共牆連體式建築,一前一後同向而建。第三幢建築南向,西牆前部辟側入式門,入門即為天井、照壁間。正房平面近正方形,面闊、進深皆12.43米,明間後金柱間有寶壁、甬門,後有較深長的拖步,構架為穿鬥式,山柱、簷柱均省去,但在次間的前金柱和山牆之間立柱,縱、橫向均設裝修、辟門。整個平面頗類似於兩進式民宅的上堂部分。此幢建築的建造年代約在清嘉慶、道光年間。

第四幢建築亦為側入式,形制與第三幢基本相同,惟面積較小,面闊為8.7米,進深僅10.7米,建築年代應與第三幢相同。

星第門建築群的木雕裝飾多在雀替、斜撐、祖龕和扇、漏窗處,且主要集中在大堂。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