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樂安流坑董氏大宗祠》 Dong^s Grand Ancestral Shrine as recorded in the genealogy at Liukeng in Le^an

董氏大宗祠位於樂安縣流坑村村北的陌蘭洲,坐北朝南略偏東,北有烏江環繞,南面正對全村,東為密林,西有龍湖,環境雅靜。

大宗祠為三祠一體的建築組群,始建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萬曆十四年(1586年)重修,入清代,有過幾次小的修葺。右為桂林祠,祀董氏六世祖;左為桂巗祠,即文館,祀孔子,兼作書院;中為大宗祠的主祠堂。祠前有寬闊的場院,設四道牌坊式拱門,組成一個平面為長方形的建築群,東西寬約90米,南北深約70米,占地面積近7000平方米。

據遺址調查和族譜記載可知,主祠堂為前帶院落的三進式重簷建築,平面為長方形,面闊約20米,進深約30米。庭院前方及兩側均為石構牌坊式門,入正中院門、跨墨池即到祠堂的正門,正門為重簷三開間,中為“德厚流光”門,兩側置石獅,再往兩側則為東、西道房。入門穿庭而進,是第一進育賢樓和第二進敦睦堂,均為雙層三開間;第三進更加高大軒昂,五開間,中為孝敬堂,祭祀近祖;兩側分別為彰義堂、報功堂、宗源堂、道源堂,祭祀遠祖、鄉賢、地仙等,堂制森然。現大部分建築已毀,僅存桂巗祠和大院兩側的坊式門。

所遺敦睦堂明間的立柱皆石質圓形,高峻而碩大。柱體以半圓形的花崗岩塊石對拼,錯縫壘疊,直徑0.7米,高達8米,外以白色灰漿塗抹,再髹以黑色生漆。柱下墊以石礎,徑、高均達0.9米,亦為花崗岩質;雙層,上層扁鼓形,上下緣各環飾乳丁一周,下層八角形,素而無紋。

所遺兩石獅連座高4.8米,紅石質,雄獅弄球,雌獅撫仔,以墨色點睛。

大宗祠東、西兩側院門均為磚構的四柱三樓牌坊式。西門仿石坊,通高4.12米,明間面闊2.1米,次樓高3.65米,面闊1.35米,歇山頂蓋青灰瓦,仰蓮式異形磚疊澀三層出簷,木質簷枋、圓椽、望板、連簷皆存,四角發戧起翹,但吻獸已失。柱、枋均磚構,上花枋為二柱三間式,立柱作抹角四邊形。明間辟拱門,次間砌磚牆,塗抹灰漿,並作出邊框。明、次間花枋原有題字和繪畫,惜均不存。東坊立面造型與西坊相仿,高、寬尺寸亦大致相等,但次間兩側無立柱,明間中柱亦不及底,作成垂蓮柱式,造型類似垂花門。上花枋以三間柱分成四簷。從表層剝落處可見,全坊除柱、枋部位外,均以青磚砌成。花枋雙面有題字,從落款可知,此坊重修於清康熙年間,後代還有較大的修葺,而西坊的建造年代要較東坊為早。

據方志和遺存實物資料分析,董氏大宗祠高大軒昂,用料碩大,構件形制大方,裝飾手法洗練,毫無繁縟之感。該祠不僅集宗祠、文館於一處,就是主祠堂後進也五堂並立,其上複置勒書閣,祭祖、祀孔,兼祀名宦、鄉賢,旁及民間雜神,這在各地宗祠中尚不多見。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