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贛州文廟》 | 關閉 |
[ IP授權版 ]
※ 圖片 ![]()
|
《贛州文廟》 贛州文廟位於贛州市城區東南隅,占地面積約9000平方米,是一座規模較大、規制較完整的清代文廟。 文廟總平面為四合院形制,分前、中、後三個院落,前有歇山式重簷大成坊,中為大成殿,後有承聖殿和尊經閣,殿、閣形制各不相同。大成殿為主體建築,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四周為寬闊的回廊,內部構架為抬梁與穿鬥混合式,重簷歇山頂,覆黃琉璃瓦。殿內徹上露明造,中間減柱,隔架科、雀替、翼栱等構件都浮雕山水、人物、花鳥圖案,頗為精緻。殿回廊間柱頭科伴花斗栱直接置於柱身上,形制奇特,結構與眾不同。大成殿前有泮池、月壇、東西兩廡,廊廡與大成殿一樣,簷柱皆用四方抹角的大理石條石砌築。 贛州文廟所在地,唐時為紫極宮,宋時改為大中祥符宮,後又改為元妙觀、祝聖道場,一直為道教宮觀。元初該建築毀於兵火,元至正三年(1343年)重建,後又毀,明初複建。清乾隆元年(1736年)遷縣學於此,遂成文廟。最後一次修葺為清咸豐十年(1860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