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 圖片
《曲阜孔府》 Confucian Family Mansion in Qufu

孔府即衍聖公府,位於曲阜市城內,為孔子世代嫡系長子長孫居住之府第。

孔子嫡系長子原住闕裏故宅,稱“襲封宅”。孔子後裔憑藉儒學的正宗地位,得以子孫繁衍,世稱“闕裏世家”。北宋以前,孔府依廟為宅,在孔子故居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孔子後裔自秦漢開始就得到歷代帝王的封節,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襲封視事廳附設於孔廟內東側,至和二年(1055年)封衍聖公後,始稱衍聖公府。孔子後裔除守廟奉祀以外,又世代以家學相承,這是孔府不同於一般廨署的地方。當年廨署的組成為:辦公施政的官衙──襲封視事廳,家學──齋廳,宅居──招待賓客的客位和孔氏後裔的住所。齋廳、齋堂和宅廳一組介於孔廟和孔府之間,它既是家學又兼有接待與住宅之用,是時孔府建築已明確形成以廟宅門、襲封視事廳和思慶堂為主軸線,以客位、客館以及雙桂堂為次軸線的中、東、西三路佈局。

金、元時期,東路由原來的雙桂堂發展成為一組有多進院落的襲封宅,西路和齋廳一組建築被併入孔廟,中路襲封視事廳已躋於孔廟東外垣之下。

明洪武十年(1377年),孔子五十六代孫孔希學奉敕於故宅面東另建衍聖公府第,弘治十六年(1503年)再次拓擴,嘉靖時重修,是時孔府中路主軸線東移,形成官衙與宅居的縱向結合,最終完成前堂後寢、縱深九進、輔以東西兩路的宏偉佈局。後經明、清兩代歷次維修擴建,成為我國僅次於北京故宮的貴族府第,占地76公頃,有樓、軒、廳、堂四百六十三間。至清末,許多建築年久失修,陸續倒坍,1911年以後做過小型修葺,1949年以來進行了全面的維修。現存孔府占地4.5公頃多,擁有廳堂、樓房三百餘間,但總的佈局沒有大的變動。

現存孔府建築,前後共九進院落,橫向分三路:中路、東路與西路,縱向分前後兩部分,前部是貴族對外活動部分,後部是生活起居部分,建築的功能分區明確,排列井然有序。東路又稱東學,為家廟所在地,有抱本堂、祧廟、新祠堂、一貫堂、慕思堂,還有接待朝廷欽差大臣的蘭堂、九如堂、禦書堂及作坊、僕人居住的地方。西路又稱西學,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三進院落,院內廣植花木,為舊時衍聖公讀書和學詩習禮、燕居吟詠之所,南、北花廳為招待一般來賓的客室。孔府主體部分在中路,前面有大門,門朝南,兩側有八字牆,門前設磋〓,有石獅及上馬石一對。二門以內是一個以大堂為主體的衙署前庭,庭院前部設垂花儀門,門上懸有明代皇帝朱厚熜頒的“恩賜重光”匾額。大堂即衍聖公堂,是當年衍聖公接讀聖旨、會見朝廷官吏或舉行重要儀式的地方。二堂是衍聖公宣示典章禮儀、申飭族規家法的地方。大堂與二堂之間連以穿廊,東學和西學對外活動的正式入口都設在大堂和二堂間的東西廂房之中。三堂舊稱退堂,為衍聖公處理家庭糾紛和刑訊奴僕的地方。大堂兩廂是衍聖公行使權力的六廳所在,轄管勾、百戶、孔庭族長及曲阜縣衙四個衙門。三堂前的東西配房是司房和書房,專掌公府的總務、財務以及文書檔案。從三堂後的內宅門起,中路的後部是供衍聖公和內眷居住的地方,有前上房、前後堂樓、後五間以及相應的東西配房。前上房是內宅部分的廳堂,衍聖公在此舉行家宴和婚喪儀式。“前堂後寢”之後為孔府花園,為明中葉以後建造。

孔府的建築佈局嚴格地遵循封建禮教與宗法制度,把一系列使用功能各不相同的建築物主次分明地、有秩序地進行排列,強調嚴整的中軸對稱。三路軸線中強調的只是中路,中路為孔氏宗子所居,居中為尊,體現宗子在家族中的尊貴地位。東學為次子所居,其軸線是從屬的,隱在內部,反映出宗子與非宗子的等級與地位的差別。大堂前的庭院呈縱長方形,二廂的司房平而直,陪襯出大堂的雄偉。作為“天下第一家”的孔府,人們都冀望它成為體現封建宗法和禮儀的楷模,因此所有建築都嚴格遵守宋百官宅第的營造制度,建築九進,大堂五間九架,內宅的前、後堂樓則可以是七間的樓房。

孔子後裔繼承孔子重教育的傳統,世代以家學相承,家學成為一個組成部分,這是孔府異于一般貴族府第的顯著特點。還有,孔府建築群在佈局與設計上都滲透著濃厚的風水學說。

此外,孔府在平面佈局、細部裝修等方面仍然保留了許多傳統的做法。如大堂、二堂間連以穿廊,形成了“工”形平面,表現為一種宋、元間衙署常見的佈局形式。孔府一些屋宇上所用蓋頭瓦是宋《營造法式》中所稱的“垂尖華頭板瓦”,所用獸頭又酷似宋畫《清明上河圖》中所繪東京城內外市房、宅第等所用獸頭的形象。孔府還保留了一部分明代風格的彩畫,以孔府大門及重光門最具代表性。孔府在庭院設施和花木配植方面也比較成功,主要庭院都鋪設磚地面,並在院中埋設排水暗溝,庭院中點綴石雕小品、奇花異石等,前庭的衙署部分以柏樹為主調,內宅和西路諸院落大多用木本花卉、落葉喬木和竹叢作為庭栽植物,因而顯得活潑而富有生活氣息。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