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阿垻蒙古橋》
*【照片】德透黎民居
*【照片】蓬萊閣建築群─避風亭
*【照片】盧廉若花園五角亭
*【照片】永州柳子廟
*《休寧汪村環翠堂》
*《媽閣廟》
*【照片】莆田古譙樓
*【照片】海口海瑞墓石獅
*【照片】黎平述洞獨柱鼓樓內部構造
*【照片】龍海白礁慈濟宮石雕
*《青州駝山石窟》
*【照片】苗族村寨的風雨橋
*【照片】萬榮飛雲樓
*【照片】媽閣廟摩岩石刻
《嘉祥青山寺》 

青山寺位於嘉祥縣城南8公里的青山西側,又稱惠濟公廟,原名焦王祠。宋徽宗于崇甯元年(1102年)封焦王為甯應侯,宣和三年(1121年)改封為惠濟公,次年重修焦王祠,遂改稱為惠濟公廟。因祠廟位於青山,故習稱青山寺。現存寺院為明、清兩代多次重修擴建後的遺物。

寺院的平面佈局為中軸線對稱式,其最大特點是順應山勢,層層遞升,從山下上二十級臺階到一大月臺,再上十級臺階才到山門。進山門為一進院,過惠濟公大殿至寢殿為二進院,再拾級而上五十級才到最後的泰山行宮院落。

山門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硬山頂,上施黑瓦,牆皆磚築,門為拱券式,為清末建築。

惠濟公大殿是青山寺的主體建築,築于1米高的台基上,據記載現大殿為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重新修建,是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外廊式建築,單簷歇山頂,上施黑瓦,廊簷柱為八棱石柱,每間的簷枋、普拍枋上有平身科斗栱四朵,均為單翹單昂斗栱,以承托挑簷。大殿前有一石砌八角玉液池,池水如鏡,久雨不溢,大旱不涸。殿前兩側廂房為五間享殿,磚牆,硬山頂。山門、惠濟公大殿與享殿組成一小院落,典雅秀麗。院內碑碣眾多,是研究書法的實物資料。

泰山行宮在寺院的最北、最高處,為泰山聖母的離宮,築于石砌高臺之上,宮前有一寬闊的月臺。宮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外廊式建築,單簷歇山頂,上施黑瓦,殿內五架梁,兩邊由抱頭梁、穿插枋連接。另外還有萬佛閣、享殿、子母殿等,均為三間硬山頂附屬建築,為清代建築。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