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青州駝山石窟》 | 關閉 |
[ IP授權版 ]
![]()
|
《青州駝山石窟》 駝山石窟位於青州市城西南5公里處駝山主峰的東南崖,海拔408米,共有石窟五個、小佛龕一個、摩崖造像群一處、葬窟一個,有圓雕、高浮雕造像六百三十八尊。五個石窟自北向南排列,第一、二窟為方形平頂三面有台基的小型窟;第三窟為摩崖式大型尖拱狀龕;第四、五窟為方形平頂的中型窟。其中第三窟最大,深2.5米,窟內阿彌陀佛像高5米,底座高1米。 在造像佈置上可分為三種類型,即一佛二菩薩像、一佛二菩薩二力士像、一佛二菩薩二僧二力士像。在裝飾風格上,阿彌陀佛均為坐像,結跏趺坐或雙膝下垂,跣足踩蓮台,像頭作珠髻或內髻,手作施無畏印或雙手平托於腹前;菩薩像為立像,像頭作高髻或戴寶瓶狀花冠,冠旁飄帶下垂,披帛著裙,有的頸下著連珠狀項鏈,胸前有複雜細緻的瓔珞,有的袒露上身,裙外腰間裹以襪肚;力士像袒上身,著裙,赤足;供養人像著翻領窄袖大衣,腰間束帶,下著尖形軟底皮靴。 造像年代依據造像的風格、特徵和題記可以分為兩期,第一期為北周至隋代開鑿的第二、三、五窟,第二期為唐初開鑿的第一、四窟。 整個石窟造像雕刻精細,儀態端莊,雍容華貴,是研究雕塑、建築、繪畫和佛教藝術的實物資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