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周口山陝會館》 The Shan-Shaan Guild Hall In Zhoukou

周口山陝會館又稱周口關帝廟,位於周口市沙河北岸富強街,由山西、陝西兩省商賈於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集資動工修建,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竣工。

該會館坐北向南,南北長158米,東西寬105米,總占地面積達1.66萬平方米。現存有大門、碑亭、石牌坊、香亭、前大殿、戲樓、大拜殿、春秋閣、東西配房等建築。

大門(1988年重建)面闊五間,進深兩間,歇山式灰瓦頂,屋面正脊、垂脊上置獸吻,簷下施五踩重昂斗栱,明間和兩次間安紅漆板門,兩梢間辟月亮窗。大門北立一對鐵旗杆,為清嘉慶二年(1797年)鑄造。

鐵旗杆之北的月臺上立碑亭兩座,為六角形攢尖頂,通高6.75米,簷下柱頭飾斗栱六攢。亭內各立清碑一通,記載了清道光十八年重修關帝廟的情況及捐資人員名單。

石牌坊在兩碑亭之間,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為四柱三樓式,柱下為石砌基座,座高0.86米,柱子南北皆置有夾杆石,石上雕有動物圖案。明間高7.25米,東、西次間高5.85米,其上部構件皆有高浮雕。明間柱南、北兩面皆刻有對聯。月臺一周建有石欄杆,其上滿布雕刻圖案,雕工精湛。

香亭、前大殿在碑亭、石牌坊以北7米處。香亭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簷歇山頂,上覆綠琉璃瓦。正脊中間置一琉璃樓閣,兩側為高浮雕二龍戲珠等圖案。垂脊高浮雕雲龍、葵花、牡丹等圖案。簷下置五踩斗栱。殿內用七架梁,梁架上有彩繪。四根前簷柱下為四隻臥獸柱礎,雕工十分精細。

前大殿建於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面闊五間,進深9.5米,懸山式殿頂,上覆綠琉璃瓦。正脊高浮雕行龍、牡丹、雲、水等圖案,垂脊也飾行龍等圖案,垂獸為麒麟。簷下置五踩重昂斗栱。殿內用七架梁,梁架上有彩繪。六根前簷柱下為六角形石雕柱礎,雕各種神獸圖案。

戲樓位於前大殿之後,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建,面向北,平面為方形,重簷歇山式頂,上覆綠琉璃瓦,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通高11.25米。正脊和垂脊之上均有雕飾,簷下置五踩重昂斗栱,昂刻成龍身。

大拜殿位於戲樓之北,坐北朝南,建于清嘉慶五年(1800年)。其下部為高臺,設踏道。大拜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歇山卷棚頂,上覆灰筒板瓦,簷下置五踩斗栱,角科耍頭下飾垂蓮柱。此殿構件上多飾有高浮雕、透雕,殿內、殿外皆有彩畫。前簷柱柱礎為束腰磉墩,上刻多種圖案。

春秋閣與大拜殿相連,也建于清嘉慶五年(1800年),面闊五間,進深10.5米,通高19.5米,重簷歇山頂,上覆綠琉璃瓦。簷下置五踩斗栱。殿內為七架梁結構,置內簷斗栱,五踩重昂。此閣分上下兩層,東西兩梢間原有青石階梯,可拾級而上。下層四周有圍廊。明間兩根石柱上刻有對聯,石柱下置石柱礎,上刻圖案。

東、西配殿位於大拜殿兩側,名曰河伯殿、炎帝殿,建於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兩殿均面闊三間,進深10米,通高11米,懸山頂,上覆灰瓦,正脊、垂脊有脊飾,簷下置五踩斗栱,殿內為五架梁。

另外,在中軸線兩側還有廊房六十餘間。第一組十六間,第二組十二間,皆為懸山頂。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