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新密法海寺石塔》 Stone pagoda of the Temple of the Sea of Dharma in Xinmi

法海寺位於新密市老城西街路北,創建于北宋咸平年間,寺名為真宗所賜。咸平二年至四年(999~1001年),在寺內建九層石塔一座,塔身鐫刻《妙法蓮華經》七卷。寺毀於元末,石塔毀於1966年。

石塔平面方形,外簷九層,頗似樓閣,然實為“單層多簷式”塔。據前人調查,知塔高13.08米。除塔門、欄杆與塔頂等處使用漢白玉裝飾外,全塔皆以青石雕砌而成。石塔自下而上由基台、仰覆蓮形基座、塔身與塔?等部分組成。下層塔身分上下兩段,中心平石區隔,下段正面設方門,內為八角形塔心室。方門由門額、門簪、地?、立頰及門砧組成。塔身上端,在突出壁外的欄額上置四鋪作斗栱,其上是由撩簷枋、椽子、飛子和龍頭垂脊、瓦壟構成的第一層塔簷。再上是二層塔壁,正、側面均有券門,門高27釐米,寬24釐米,深10釐米。二層塔簷的脊上,直接承出漢白玉石欄一周。塔身二至五層結構基本相同,各面均有圓形券門,再上不施門窗。多層塔身尺度有明顯的收分,形成剛勁有力的外輪廓線。塔簷四周略有翹起,具有明顯的北方建築特色。塔?由山巒卷雲形?座、九重相輪、寶蓋、仰蓮以及寶珠等構成,其高與上部四層塔身略等,十分壯觀,尤其?座用活潑的山雲造型代替通常使用的大覆缽,實不多見。為保持高大塔?的穩定,自寶蓋向塔簷的四角相牽著鐵鏈。

石塔四壁自下而上鐫刻著“妙法蓮華經”一部計七卷,約六七萬字。故有人稱此塔為法海寺蓮花經石塔。

塔心室較小,平面八邊形,室高1.09米,寬1.29米;門南向,高61釐米,寬55釐米,原有漢白玉雕制的門扉,後僅留漢白玉的門砧石。室內有半圓形五棱白玉石座,內壁雕刻著佛教經傳故事六幅。

在此塔上下共發現琉璃塔模型四座(現存三座),舍利匣一件,皆是宋代三彩藝術的珍品。從塔的地宮和塔身發現有三彩器物和鵝、蓮花、瓶等多種形狀的玻璃製品,銅像、銅錢以及石函四壁的線刻畫像等,都是北宋早期文物的珍品。

石塔塔身各部的經變故事線雕圖像是石塔藝術成就的重要表現之一,今塔毀圖殘,所存者除地宮石刻之外多已殘缺不全。地宮內壁飾陰線刻畫四幅,皆完整無缺。畫面四邊飾有圖案花邊,雕線纖細,頗有“高古遊絲”之妙。畫上部四角略做減地處理,以便更好地襯托出雲天諸物的形象。其餘部分皆為平素線刻手法。在簡潔的人物刻畫與嚴謹的構圖佈局上,都表現出較高的藝術造詣。壁畫內容皆與佛像及經傳故事有關。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