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Database error: your query error
MySQL Error: 1030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登封少林寺》 Shaolin Temple in Dengfeng
‧所屬分類= 古蹟的地區分類 > 河南 || 古蹟的類型分類 > 寺廟

少林寺位於登封市城西北13公里的少室山陰五乳峰下,創建於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初由西域沙門跋陀在這裏傳播小乘佛教,其後由印度僧人菩提達摩常以大乘之教游化於嵩洛之間,被後人尊為禪門初祖。

現寺院由常住院、初祖庵、二祖庵、塔林等幾部分組成。

常住院居少溪河以北,坐北向南,中軸線對稱佈局,七進院落,依多層臺階由南而北顯著提高,前後高差達20余米。山門前有少陽石橋一座,單孔圓券,為清代晚期建築。山門東、西側有明代建造的石牌坊兩座,其內為廣庭,山門前立石獅一對,門前柏樹林帶茂密,伴著紅牆綠瓦的古?,別有一番幽靜神秘之感。

山門面闊三間,歇山式建築,創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門匾“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的御筆。山門左右建有兩掖門,用於平時車馬出入。山門以內,古樹之間,立有三十多通古碑,素有“碑林”之稱。碑林之東,隔牆以外,原為慈雲堂,早廢,現為碑廊。碑林之西,原為“西來堂”,也早廢,現以碑廊形式建作錘譜堂。山門內經甬道直達天王殿。

天王殿原建築毀於1928年,現存建築為近年複建。複建後的天王殿為重簷歇山式,琉璃瓦頂,中柱造過門,中柱前後均有塑像。此殿面闊小五間(梢間實為半間),進深四間。殿左右亦各建掖門一座。

天王殿后為大雄寶殿,原殿毀於1928年,現存建築為1986年重建。重建的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重簷歇山頂,頂覆綠琉璃瓦。殿內有三世佛、十八羅漢等塑像。大雄寶殿東側立緊那羅王殿,硬山式建築,面闊三間;西側為六祖殿,亦為面闊三間的硬山式建築。

大雄寶殿後為法堂,1928年毀於兵火,現有建築為近年重建。重建的法堂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單簷歇山頂。法堂東、西兩側為硬山式禪堂,各五間,東禪堂背面緊連僧院。

法堂後為一高臺,上建三座單間懸山式垂花門,由此門進入方丈院。方丈院正中為面闊五間的硬山式方丈室,東、西側有寮房及其他僧舍。

方丈室後為立雪亭,系建于明代的單簷廡殿頂小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現殿內金柱上刻有明代之題記,殿內正中懸掛的“雪印心珠”橫匾系乾隆皇帝所題;佛龕內供有達摩銅像;東間窗旁懸有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的銅鐘一口。

千佛殿位於寺最後處,又名毗盧閣,面闊七間,硬山式建築,創建于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明間懸“西方聖人”豎匾,簷下用斗栱。現存建築經過清代大修,平面有所變化。殿內供有銅質大毗盧佛像和明代南無阿彌陀佛漢白玉像各一尊;東、西及北壁繪有300餘平方米的大型彩色壁畫,名“五百羅漢朝毗盧”,其規模為國內同時代壁畫中所罕見。千佛殿東側為白衣殿,面闊五間,硬山式建築,殿內繪有清末壁畫多幅。白衣殿對面為地藏殿,面闊五間,內壁有近代人所繪的閻君像。

常住院之西有一塔林,占地面積2.1萬平方米,塔沿山坡而建,分佈不太規則,共有唐、宋、金、元、明、清古塔二百三十座,有重要研究價值者有唐法玩禪師塔、唐無名塔、宋普通塔、金代衍公長老塔以及元代照公和尚塔等。

初祖庵在塔林北的一個小山阜上,現有山門三間、大殿三間、千佛閣三間及兩座方亭。

二祖庵在少林寺西南的缽盂峰頂,今僅存一殿三塔。其中周萬歲登封元年(696年)建造的方形磚塔極具研究價值。

三祖庵在寺東北,距寺最遠,且無殿宇,僅存磚塔一座。

在寺院周圍,還有同光禪師塔、法如禪師塔、白塔等,均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存入<我的古蹟檔案夾>    查看<我的古蹟檔案夾>     列印     上一筆    下一筆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