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武陟嘉應觀》 

嘉應觀又名廟宮,俗稱龍王廟、大王廟,位於武陟縣東南13公里的大劉莊和楊莊之間。據《武陟縣誌》記載:“嘉應觀在二鋪營東,雍正初年,以黃沁安瀾,奉敕建,規模壯麗,有銅碑刻。”清雍正元年(1723年)修築黃河大堤,雍正皇帝親臨現場搬石填基,故觀前一段大堤後人稱為禦壩,並刻立“禦壩”石碑一通。雍正皇帝為了紀念這次修壩治水和敬奉龍王,特下詔書修建了這座嘉應觀。

該觀原規模宏大,分南、北兩大院落,後因天災人禍,南院已無存,現僅存北院,面積約2.2萬平方米。中軸線為五進院落,中軸線上有山門、禦碑亭、前殿、中大殿、過庭和禹王閣等建築,兩側有掖門、鐘樓、鼓樓、更衣室、配殿、廂房等九十餘間,加上東西跨院舊房共約二百餘間。

山門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單簷歇山式,上覆以藍琉璃瓦,簷下置五踩重昂斗栱。門洞為青石拱券,周圍浮雕雲、龍和水紋圖案,山門東、西兩側為兩座青磚照壁及硬山式掖門。

鐘、鼓兩樓為重簷歇山頂,上覆藍琉璃瓦,平面呈方形,上、下簷一周均置五踩重昂斗栱,樓下辟拱券門,內設木梯。鼓樓大鼓已毀,鐘樓內懸掛清代銅鐘一口。

禦碑亭為六角形碑亭,建於六角形須彌座台基上。亭為重簷,亭頂為圓形傘狀,覆黃琉璃瓦,兩層簷下均施五踩重昂斗栱。亭內頂部為一圓形平盤藻井,繪八卦圖案,藻井正中為一垂蓮柱。亭內立清雍正二年(1724年)禦碑一通,為雍正皇帝撰文並書。碑體內為鑄鐵,外包鑲黃銅,高4.3米,寬0.95米,厚0.22米。碑首浮雕三龍戲珠,正中刻“禦制”二字。碑身四邊雕回紋和八條巨龍。碑座為一蛟龍,橫臥於蓮座之上。此碑用材珍貴,造型奇特,工藝精湛。

前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簷歇山式,藍琉璃瓦覆頂,簷下置五踩斗栱。殿南邊東、西兩側為更衣室,均面闊三間,硬山灰瓦頂。

中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兩間,外有回廊一周,重簷歇山式,藍琉璃瓦頂,兩層簷下皆施五踩重昂斗栱。殿前為一月臺,臺上置六角攢尖亭式香爐一個,鑄造工藝十分精湛。中大殿南邊兩側為東、西配殿,均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式,藍琉璃瓦頂。

過庭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硬山卷棚灰瓦頂。

禹王閣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重簷硬山式樓閣,灰瓦頂。樓上為出廊平座,樓內設木梯。在此閣之東、西兩側各有廂房六間,皆為硬山式灰瓦頂建築。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