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禹州關王廟大殿》 
‧所屬分類= 古蹟的地區分類 > 河南

關王廟坐落在禹州市文殊鄉波街村,東南距城約20公里,除大殿外,廟內其他建築蕩然無存。

大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椽,平面減柱造,單簷硬山頂。屋頂覆以灰筒瓦,綠琉璃脊。正脊兩側的大吻及中部脊飾殘毀。無垂獸。大殿牆體寬厚,用青磚白灰砌造。大殿前簷下共置鋪作八朵,其中當心間施補間鋪作兩朵,次間各一朵。用材巨大,佈局疏朗。現兩山牆及後牆均為封護簷,未施鋪作。大殿前面以石條、青磚砌一長方形月臺,長3.73米,寬11.26米,高1米。據現場考察及百姓介紹可知,大殿的前體、月臺、殿內柱礎、門窗裝修及少數木構件為後人砌造和更換,然而,大木構架和脊飾構件尚屬原物。

殿內梁架為徹上露明造,草栿。兩山面梁架封於牆內,其結構未詳。露明柱共六根,其中前簷柱四根,青石小八角柱,高3.15米,無柱生起。角柱側腳10釐米。柱頭與柱頭之間連以闌額及由額,二者之間嵌墊板並以短柱間隔。闌額高22釐米,厚9釐米,由額高16釐米,厚9釐米。柱頭之上置普拍枋,高22釐米,厚11釐米。普拍枋與闌額斷面呈“T”形。當心間柱頭間距3.26米,次間柱頭間距3.15米,總闊9.56米。柱礎分兩種,一為蓮花柱礎,另一為毛石粗略加工而成的柱礎。當心間簷柱正面以剔地突起的技法雕出獅子抱子、獅子抱球、小兔、升龍、臥牛、荷葉及牡丹圖案,柱兩側窄面有線刻的雲紋、卷草和圓環紋做邊飾。角柱上刻有捐助者姓名,其中有“蒙古人毛伯顏”等題刻。

補間鋪作系五鋪作雙下昂計心造,內轉五鋪作雙抄偷心造,下部用圓形瓜楞櫨斗。泥道栱雙層,瓜?長58釐米,慢栱長102釐米,其上柱頭枋兩層,上下柱頭枋間嵌以散斗。上下昂間置圭形交互斗,上承令栱,令栱兩端斜抹,其上所托散斗也作菱形平面。在用材上,橫向的?作單材,縱向的昂、抄及襯方頭則為足材。柱頭鋪作為五鋪作雙下昂計心造,內轉四鋪作單抄偷心造,假昂,上層昂尾砍作?頭承托乳栿,乳栿外端伸出令栱並砍作單材耍頭。其餘結構做法及用材同補間鋪作。?與枋之間置襻間,其結構有單?交耍頭和單?交麻葉頭兩種。次間襻間為一雕刻卷草圖案的駝峰替代。

正脊的綠琉璃釉剝落嚴重,但是在脊東端正面近正吻處,嵌有一塊36釐米×32釐米的琉璃,上沿貼成弧形邊飾,下部刻著“大元國至正十一秋七月吉日,琉璃匠三信”等字,這對確定脊的時代提供了實物依據。

關王廟大殿是近年發現的一座重要的元代木構建築,其梁架結構及雕刻藝術都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尤其是脊飾圖案和紀年在河南元代木構建築中尚屬罕見。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