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固原宋家巷民居》
*【照片】大同九龍壁
*《晉江安平橋》
*
*《漳州勇壯簡易坊》
*【照片】富裕三家子屯舊式老屋窗
*《霍山文廟》
*《煙台毓璜頂》
*【照片】武當山道教建築群
*【照片】喀什團結路第一光明巷26號一層平面
*【照片】鞏義康百萬莊園鳥瞰
*【照片】洛甫巴格達特瑪紮清真寺門殿
*《東鄉上池王氏宗祠》
*《潮州學宮》
*《樂安流坑懷德堂》
《廣水吳家祠堂》 Family Wu^s Ancestral Hall in Guangshui

吳家祠堂獨處於廣水市大山口山地上,是周圍一些小村落中吳姓的宗祠。它由祠門門樓、正堂和側堂圍合成一個封閉式靜謐的小院落,占地約203平方米,建造於清末。

吳家祠堂面積雖小,但頗具特色,其形制、體量和裝修與鄰近民居相比,顯得相當突出。如祠門以門樓形式出現,山牆墀頭大膽向上生起,頗有扭轉90度方向的“雙闕”氣勢,形象鮮明,裝飾豐富,標誌性也很強,是楚地建築中一種極為罕見地造型手法。正堂、側堂和門樓,由於它們的地位不同,其屋脊長度及脊翹造型都不同;廳堂柱礎雖僅八個四列,但仍分辨主次,做出了三種式樣,可見其在鄉人心目中所受重視的程度。承重牆牆身的上半部,雖為土坯磚砌築,但正堂山面及背面均有粉飾及彩畫,門樓裝修更顯豐富。

類似吳家祠堂的小型祠堂,在湖北山區各地原先是較多的,且因地處山區,外來影響較小,官式做法亦難“侵入”,民間工匠往往因地制宜,在小有創新和吸收的同時,又較多地保留了一些本地區的傳統做法和造型,吳家祠堂“闕式墀頭”的做法即為一例。今日,這些小型祠堂多已被毀,存者極少。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