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大苗山區民居》
*《晉城青蓮寺》
*《大地灣新石器時代房屋》
*《銀川民居》
*《通道坪陽吳宅》
*《飛橋》
*《華陰西嶽廟》
*《太谷青龍寨遷善莊》
*《銀川樓閣》
*《原平朱氏牌坊》
*《大同龍壁》
*《平遙日升昌》
*《壽陽石板溝村王家宅院》
*《太原童子寺燃燈塔》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通道坪坦回龍橋》 Dragon-turning Round Bridge of Pingtan in Tongdao

回龍橋位於通道侗族自治縣坪坦鄉平日村外,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原名龍皇橋,全部木構,1931年改木墩為石墩。橋全長61.4米,橋廊二十二開間,橋面寬4米,平面略呈弧形,有如一條長龍橫臥水上。“橋長如龍,翼立水上,水至回環,護衛村寨”,故名回龍橋。

回龍橋三孔四墩,石砌墩台,橋身全為木構。石墩上密佈粗大的圓木,逐層懸臂挑出,共三層。每層懸臂上橫擱枕木,懸臂尾部隔層壓以巨石。三層懸臂之上再重疊兩層巨大圓木為橋面,中間亦間以枕木。橋身為重簷覆廊,橋廊南側為通長直欞窗,北側為木板壁。廊內兩側均設坐凳供人休息。橋廊下簷在窗之下,用以保護橋身木構不受日曬雨淋。橋廊兩端和中部各有一座橋亭。亭為三重簷,下簷四坡,上兩重簷為六角攢尖,翼角飾以鼇魚,頂置覆缽、寶瓶。中部橋亭頂端豎一白鶴,可隨風轉向,鶴嘴內含簧片,迎風鳴響。橋亭內設神龕,供奉關聖。

回龍橋是湖南侗族風雨橋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