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 圖片
《江華瑤族民居》 Dwellings of the Yao Nationality in Jianghua

江華瑤族自治縣的瑤族人民多生活在山區,高山峻嶺中的“高山瑤”因少有平地,居住分散,一般單家獨戶,戶間相距較遠,民居住宅多依山就勢、沿路臨溪而建;丘陵地區的“平地瑤”,依山面水,一般聚族而居,有多至數十戶的村寨,房屋密聚。原有流動開墾的“過山瑤”,頭年開荒,二年種糧,三年植杉,然後遷地另建住處開墾,因此居室簡陋,有用杉條支撐綁紮的棚屋,圍以杉條或竹子的粘土粉壁,即所謂“千根柱頭下地”,再用卵石和三合土堆護,上蓋茅草或杉皮;或依山挖洞,深約2米,寬3米多,洞外用杉木支撐,上蓋茅草或杉皮,洞、屋約各占一半,故名“半居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過山瑤”已逐步定居耕種,改善了居住條件。

傳統瑤居,一般為“三間堂”或“五間堂”,因山地條件限制,進深較淺,房屋呈狹長矩形,有的在一端或兩端加建“攢屋”或“披梭子”,作為雜屋;有的利用坡地,部分架高成幹欄式房屋,亦稱“千腳落地”。瑤居多穿斗木構架,兩坡懸山頂,隔斷及圍護裝木板壁,門窗較小,少有裝飾,頂蓋杉皮,用竹皮捆紮於檁上,再以原木交叉綁壓於屋面上,防風揭頂,形成其獨特風格。

建築平面形式可分為燕窩式、擺欄式、鎖頭式、吊樓式等。燕窩式即前有凹廊,形成“凹”形平面,採用較為普遍;擺欄式即前出柱廊,以便擺曬,也是常用形式;鎖頭式即一層為擺廊,上層左右隔成陽臺;吊樓式則利用山坡地形,部分挑出,以柱支撐,底層成半地下空間用作雜屋,外挑部分圍以長廊,或部分設置陽臺,較富變化。

房間劃分,一般中為堂屋,不設閣樓,設神龕供祀祖先。堂屋左右為正房,設置閣樓,分前後兩室,廚房設於後室,置土灶燒柴火,用於煮制飼料,另設地火塘做飯。由於柴火煙大,閣樓開孔排煙。閣樓一般用於堆放雜物。

瑤居中亦有少數採用土沖牆體(即土築牆)結構,以亂石砌基,粘土或砂泥築牆,內加杉、松木筋。富戶也有青磚牆或“金包銀”(即青磚與土磚結合使用),青瓦屋頂。近年已出現混合結構的樓房,逐漸改變了原有面貌。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