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鳳凰天王廟》 | 關閉 |
[ IP授權版 ]
![]()
|
《鳳凰天王廟》 天王廟又名三侯祠、三王廟。相傳北宋時三王系同胞兄弟,皇上封為三侯,立廟祭祀,州內各縣均設有,唯鳳凰最多,清嘉慶三年(1798年),鳳凰境內竟達十三座,其中又以沱江鎮的天王廟頗具特色,它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占地約3000平方米。 廟的頭門前,沿溪修築胡椒眼青磚圍牆一道,高2米多,長10米有餘,兩端各建跨街月拱門一座。 頭門內中間有石階百級,左右兩側各修築台基一塊,高約2米,長、寬各3米,上立紅砂巨石雕琢的石獅一對,高2米。向上左面是一排2米高的青磚圍牆,右面依勢分建七個台基,名叫“七星台”,其上建房七間,形成階梯形,內各泥塑有比活人活馬略大一點的一夫一馬。 登上百級石階跨進二門,右邊是一座高大的戲臺,面向正殿,高7米,長8米,寬6.66米,下部台基高約2米,以磚石砌築,用石灰粉底。台後廂房三間,分別為化妝、擱置服裝道具之用,台前兩邊建有木板長廊樓房,可作看戲包廂。 越戲臺通院坪便達正殿。正殿建在院坪裏靠山一面,正殿一棟三間,高約8米,面寬13.2米,深12米,系抬梁式木結構,殿頂及簷下均為卷棚,三面以青磚封砌,前面是一排簽字門,硬山式屋頂,蓋小青瓦,正脊塑有雙龍戲珠彩色泥塑,馬頭牆兩端彩繪有人物故事。正殿內泥塑木雕三王坐像各一尊,大小與真人相似,臉色各異,怒目揚眉,身著龍袍,十分威嚴。正殿的梁間掛滿了各式各樣金漆的匾額,如“威鎮邊疆”、“護教衛神”等,特別是正殿前門楣上掛的“三公夭人”匾額,蒼勁遒健,堪稱上品。 正殿兩側各建廂房一棟兩間,歇山式,布小青瓦,均系木結構,建築較為華麗,門窗格欞精工雕刻有花卉及人物故事。廂房與看戲包廂相接,與前面戲臺一起構成一個四合大院。正殿稍後兩側各有門一個,左側門內建有太后殿一棟三間,右側門內建房一棟兩間。整個建築的基礎、石階及庭院地面,全部用紅砂條石砌築和塊石鋪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