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桂林靖江王城》
*【照片】霍城禿黑魯貼木兒王陵小瑪紮立面
*《錦屏者蒙風雨橋》
*《北京紫禁城午門》
*【照片】圖們月晴鄉間坪村某宅剖面
*
*《大理周城本主廟》
*《封、鎬遺址》
*《璧山何氏百歲坊》
*《居庸關雲台》
*《富川平地瑤陽樓》
*《全州覺傅和尚舍利塔》
*
*《汶川布瓦寨土碉群》
*《龍州樂壽亭》
《忻城土司衙門》 Headman^s office in Xincheng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裏,皇帝常用“以夷制夷”的手段統治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從唐代的“羈縻制度”開始,到宋代逐漸形成土司制度,于明代得到大發展。位於廣西柳州地區忻城縣的土司衙門,便是得以留存至今的一處土司官署建築。該衙門坐落在忻城縣城關鎮西寧街東段,背倚翠屏山北麓,坐北朝南而建,占地3000平方米。它由沿中軸線的三進院落組成,依次佈置大門、頭堂、東西長廊、二堂、三堂及東西花廳。大門臨街,兩側有呈八字形佈置的跨街牌坊,稱東、西轅門,其橫額分別題有“慶南要地”與“粵西邊隅”。大門前為小廣場,以照壁與街相隔。大門左右柱上陰刻楹聯為“守斯土蒞斯民十六堡群黎誰非赤子”和“辟其疆利其賦三百里區域盡隸王封”。建築系木構架、青磚牆、硬山與懸山屋頂並用,大紅樑柱、雕花門窗、彩畫浮雕、飛簷翹脊,花樣繁多,豪華威嚴。這組建築雖為官署性質,其選址卻頗似一處地主莊園,雖採用傳統的院落式平面佈局,卻又不完全拘泥於建築法式,尤其是細部花樣,明顯地帶有地方色彩。該衙門建築群由傳了二十二代的莫姓土司莫振威于明萬曆十年(1582年)動工興建,1902年毀於匪患,1922年又毀於大火,歷經多次毀壞與修復。現有建築物於1981年由廣西自治區文化廳按原貌修復,為廣西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土司衙門建築。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