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平武白馬藏族民居》 

平武白馬藏族民居

白馬藏族分佈在平武縣、南坪縣以及甘肅文縣三縣交界的崇山峻嶺之中。白馬藏族的聚居區,原始森林茂密,其民居多為板屋土牆房。在平武地區俗稱板屋土牆房為木摞子。又有杉板房、木楞子、杉板棚、棚棚房、板板房等稱呼,這種建築至今仍廣泛地存在和使用,成為極富民族、地方特色的建築類型。

板屋土牆房民居平面呈長方形,東西走向,大門一般開在西邊。典型的板屋土牆房民居為三層,二樓一底。房屋室內高2米左右,房間面積大小無定制。

底層四周為土牆,中為房柱,上為樓板,豬、牛、羊、馬、雞等全部混關在此,同時又兼廁所之用。

二層為全房最重要的一層,進出房間的大門在第二層山牆正中,靠土牆處放一獨木梯,供上下之用。大門的南端有一走廊,類似陽臺,供曬衣服、休息、遠望之用。房屋內部一分為二,右邊有一至兩間小房,為普通住房,多供堆放雜物用,左邊為正房。正房的左側又放一獨木梯,供上下三樓用。正房是全家室內活動的中心,起居、飲食、會客皆在正房。屋內東面靠牆正中立一木質神櫃,神櫃前為火塘,呈正方形,底部與四周全用條石嵌成,火塘終年不斷火。火塘上面的橫樑上懸一木板,中有一孔,供插箭竹或松明作晚間照明用。火塘正中放一鐵三腳,大者直徑達1米,高65釐米。鐵三腳既是灶又是灶神,上面常年放著鐵制的圓形鼎鍋或羅鍋,供煮飯、燒水、燉肉之用。火塘的兩側與神櫃的對面是坐人處,靠神櫃處是貴賓坐的位置。

三層有小房二至三間,靠北一間是祭祀室,其餘房間供貯放糧食或冬季禦寒用的麥草。

白馬藏族板屋土牆房多建於平地或緩坡地,地基用鋤略挖即成,一般情況不夯地基。牆身環圍在房屋木質結構四周,牆體作法有三種:一是全用泥築成;二是全用片石砌成;三是用片石與稀泥砌成。牆內為排狀房柱與木牆,二層以上的房柱間多捆紮木板或小木棒,底層則全為牆身。

二層樓面多用木板或幼樹棒鋪就,再覆以泥土即成。三層樓面則多用箭竹編紮。屋面全部用木板,將優質無節之松、杉砍成2米左右,用刀、斧按紋路劈成厚3釐米餘的木板,魚鱗狀依次蓋在椽子上,木板上面的自然紋路就成為雨水下流的瓦溝。

整座建築只設門,不設窗。底層山牆正中有一門,呈方形,門框多用石條或圓木,中鑿一槽,無門板,僅將直徑10餘釐米大小的幼樹砍短,兩頭成楔狀,自然放在門框中,以擋牲畜。二樓的大門多由木板或木條捆紮而成,然後將門放入門框上下的門碗中,亦有用箭竹編成竹笆作門板用的。房屋的裝飾主要集中在大門上,其餘地方一般無裝飾。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