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藏式崩空建築》 

藏式“崩空”建築

“崩空”是藏語音譯,也譯為“布科”或“崩殼”,在建築學中稱之為井幹式建築。這種結構形式的建築抗震性能好,在四川藏區分佈十分廣泛,特別是多震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

最早的崩空是箱形崩空,這種崩空系單層單間,用半圓木疊壘,接頭部位各鑿一半凹形口,一上一下咬合,呈一箱形。箱形體在平地上製作成形後,再拆開,到位安裝。頂部按藏式屋面傳統式樣和結構處理,僅出口有一道木門,門框鑲嵌於木楞子中,無梁無柱,製作十分簡便,現在農村中的磨房大多屬此結構。這種箱形崩空,後來逐漸應用于土、石樓房中,並發展成為複式樑柱形崩空。

複式樑柱形崩空,有單層、雙層或單雙層一體的不同形態,在結構上除具有箱形崩空的特點外,同時還具有藏式柱頂梁結構的特徵。在較古老的雙層複式樑柱形崩空建築中,底層一般都和其他類型結構的建築一樣,作為餵養牲畜的地方,二層為居室。這種崩空建築底層為樑柱結構,樓層為崩空。因居室增加,故在樓層崩空中根據需要設間數,中間用樑柱過渡和套夾,這是這種類型崩空的典型特徵。其缺陷是,崩空的木楞結構與樑柱結構相互之間連接不緊密,處於半分離狀態,故抗震性能不夠理想。近年來,藏族人民對崩空的建築結構作了很大的改革,主要有三:一是內外柱貫通上下層,改變分層設柱的傳統作法,解決了半分離狀況,使上下層有機地成為一個整體;二是樑柱聯繫採用漢式穿鬥結構,使梁與柱連接牢固,建築物縱橫向均形成一整體;三是頂層屋面縱橫梁也進行咬合處理,並以疊抬梁加固。這種變革大大增加了房屋對地震的抗禦能力。

不同類型的崩空,其施工方法也各異。複式樑柱形有圍護結構的崩空建築的施工方法為:外圍護結構採用夯土牆時,先夯築牆體,再安裝木制構件;外圍護牆為石塊牆時,則可先安裝木構件,然後再砌築牆體;若系點綴式崩空,則應先將牆體夯築或砌築到需要安放崩空的高度,再安放崩空構件,安裝完畢後,再上升牆體。

崩空建築的樓層和屋面製作安裝均與土木、石木柱頂梁結構的藏式建築相同,但有圍護結構的複式樑柱形崩空建築,一般是兩方牆到頂,臨門正面及向陽一側的兩方牆均夯砌至首層樓面,將崩空木楞子外露,並開窗通風採光(還有三方崩空外露的)。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