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德格八邦寺》 

德格八邦寺

八邦寺位於德格縣麥宿區八邦鄉,其建築氣勢宏大、華麗堂皇、造型別致。

八邦寺最初是13世紀中葉,止貢噶舉派創始人止貢巴仁欽貝的弟子巴登向秋能巴,將鄰近的一些小寺廟合併,以烏欽寺(今八邦寺所在地)為基礎建成的,當時取名為“巴雄秋能”。14世紀中葉,該寺毀於一場大火。今存寺廟為1729年重新建造。

寺廟依烏欽山山勢而造,建築物主要聚集在烏欽山的末端延伸處,在延伸處的隆起端,是高高聳立的巨大建築“卓拉空”,它在眾多建築物的映襯下格外顯赫。

卓拉空全長約100米,寬約40米,建築面積8000餘平方米,內有大小房間、殿堂百餘間。外部為夯築土牆,土牆底厚約1.7米,收分後的牆頂厚也在1米以上。內部回廊繞轉,四通八達,頗具特色。

卓拉空大體由四部分組成,這四部分從使用功能和內部結構上均表現出各自的獨立性。第一部分為“降空”(即降巴佛殿),單層,24米高,十六根沖天大柱直伸屋頂,殿中塑有約20米高的降巴佛。該殿有兩道門,一道通前面的“喇空”大殿,一道上樓與居室部分相通。第二部分為“喇空”大殿,中間八根高柱和周圍二十八根矮柱將大殿自然和諧地分解成高低兩個層次,四周便成為一個雙層的寬敞連廊,連廊上掛滿唐卡畫和塑有許多小型菩薩。這是寺廟舉行大的宗教活動時,喇嘛念大經的地方。後門與“降空”相通,前門外是門廊,下臺階入第一四合天井。第三部分均為三層,除底層為雜用房外,二、三層基本上為活佛居室和小間念經堂。為便於採光和活動,與“喇空”大殿相連處為一四合天井,共有兩道側門與兩道正門;側門通外;兩道正門,一道通“喇空”大殿,一道通“絨空”。活佛居室均系“崩空”建築,連廊壁有彩繪壁畫、漢藏式結合大開窗。第四部分名“絨空”,中間仍然為一四合天井,外牆面裝飾與前面三個組合建築有明顯區別,前三個組合外牆為紅色,而“絨空”建築為白色,系附屬性建築,它有兩個功能,一是外來僧客的客房,二是下層喇嘛、紮巴居室以及庫房,因此無論在裝修上還是結構上均較簡易。

在藏傳佛教寺廟的內部裝飾中,壁畫是極重要的內容,也是藏式建築的一個顯著特徵。八邦寺的壁畫無論是技法上、色彩上,還是內容上都顯示出超凡的水準,其現存於寺內的唐卡畫已成為極珍貴的文物。

在藏式建築特別是寺廟建築的牆體結構中,很少採用泥夾壁牆,由於八邦寺“卓拉空”內部結構複雜,樑柱結構常間以“崩空”井幹式木結構,加之層高又常有變化,故在“崩空”與樑柱兩結構之間採用了過渡性泥夾牆結構。夾牆內以木楞作筋,用一種高山野柳條編壁,然後再用粘土抹面,使其結構過渡有機而巧妙,同時大大減輕了建築物本身的自重。

局部地方一改藏式建築開小窗、採光極差的狀況,在窗戶形式上除借鑒漢式建築窗扇的作法外,還使用落地排窗,使得建築物格調格外端莊、高雅、大方,又較大地增加了室內採光。在建築佈局上,亦採用了四合天井作法,使建築物既緊湊,又明朗,既森嚴,又舒暢。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