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成都鳳闕畫像磚》 | 關閉 |
[ IP授權版 ]
※ 圖片
![]() |
《成都鳳闕畫像磚》 成都“鳳闕”畫像磚 “鳳闕”畫像磚出土於成都市郊,年代為東漢。磚高41釐米,寬46釐米。圖中雙闕屹立,闕身左右附有子闕,闕頂有瓦棱,是由廡殿式與披簷組合後發展而成的重簷屋頂,即用簷柱和斜條支撐。闕之間有門樓相連。樓下大門兩旁有門枋,上有門楣,下有門欄,門楣上又有木柱支撐的欄,頂上有瓦棱。闕與屋樓相連,稱為“罘”。因闕樓頂棲一鳳,口中含珠,展翅欲翔,故稱“鳳闕”。 在宮殿、陵寢、祠廟和墳墓的外部建闕,可以加強群體建築的隆重感,並多在闕或屋頂立鳳作裝飾,是漢代建築群的特點之一。闕的結構可分仿木構和磚石型兩類,此畫像磚上的闕為磚石木混合結構。這一宏偉壯麗的“鳳闕”為研究古代闕的建築和類型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