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桃源桃花源》
*
*《成都皇城清真寺》
*【照片】德格印經院經版庫
*《龍勝侗族民居》
*《永泰三捷青石宅》
*《烏魯木齊南大寺》
*《益陽裴公亭》
*【照片】琿春敬信鄉回龍峰村某宅木構
*【照片】三江丹洲書院西樓內景
*《融水雨朴寨楊宅》
*【照片】龍井白金鄉東江村金宅立面
*《大理鳳儀法藏寺》
*《銀川承天寺塔》
《畫像磚、畫像石中的民居》 

畫像磚、畫像石中的民居

德陽東漢“宅門”畫像磚

德陽市收集的東漢“宅門”畫像磚高22釐米,寬64釐米。畫像磚中央為一庭院的雙扇木板大門,門用四根木柱立於台基上,左右柱頂有櫨斗承托屋簷,門額上用一橫木穿於兩邊門柱上,並用櫨斗兩個、木柱兩根插於門額的橫木上以承托屋簷。頂為廡殿式,四角微翹,上有瓦棱,下有屋樓,並有菱形窗櫺。正門高大可容車馬,左右側門較低,但建造與大門相似,皆用木柱和櫨斗穿鬥以承托屋簷。宅門為穿鬥式木結構建築,牆壁用夯土築造。

成都東漢“庭院”畫像磚

成都市郊出土的東漢“庭院”畫像磚高40釐米,寬44.8釐米。圖上為一“田”形庭院,周圍及中間用長廊式的平房組成了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平房為懸山式頂,脊角微翹,屋頂有瓦棱。圖左下部有用竹或木條做的柵欄大門。進二進院再由五級臺階上去,便是高大寬敞的廳堂,為單簷懸山式頂,上有瓦棱,廳前有兩根八角形簷柱承托屋簷,兩側柱頂置斗栱承托前簷,廳兩側和後壁用簷柱和橫豎穿鬥的木柱建成。圖右前院進深稍淺,內設井、架、庖廚和蓮池等。後院內高樓聳立,為四注式頂,簷下由曲形斗栱承托,其下是窗櫺和欄,再下則是雙扇樓門及視窗,最底部設置樓梯。

此建築群由門、廳堂、樓及廊屋組成,在建築群中高聳淩空的望樓打破了空間平板呆滯的佈局。

滎經東漢“門廳”畫像石

滎經縣出土的東漢畫像石正中為一宅院大門,門前有一頭挽雙髻的婦女扶門佇立。門上有門楣,左右有枋,門下有欄,門左右有木柱,柱頂支撐著橫樑。門楣上又有長短木柱橫豎穿鬥於門柱上。圖左右為大廳,廳前共立有四根上小下大的圓柱,柱頂有一斗三升的曲形斗栱承托橫樑。

此圖中突出了曲形斗栱的形狀,斗栱是漢代貴族所住大型建築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郫縣東漢“宴飲觀伎”樓房畫像石

郫縣出土的東漢畫像石高80釐米,長230釐米。圖正中屹立一座重簷廡殿式頂樓房,正脊和垂脊四角微翹,樓上有回廊和欄,欄用六根木柱支撐著橫木,廊左有雙扇門,右設兵器架。樓下是宏偉的正廳,廳兩側有上小下大的圓柱,柱頂用曲形斗栱承托前簷。廳側聳立一座歇山式頂的高樓建築,正脊和戧脊角微翹。簷下有窗和欄,亦用橫豎木柱建成。底部有樓梯。圖右有一硬山式頂的庖廚,屋前簷用四根木柱支撐。

此建築群主要用木構架結構方法建造,以樓廳為主體,輔以望樓、過庭和庖廚,具有較高的建築技術水準。

成都東漢“莊園”畫像石

成都市郊出土的東漢“莊園”畫像石高296釐米,寬285釐米。圖左上方有一座倉房,用於貯備糧食,倉房下有石臺階,屋頂有似小屋的天窗,其上有窗櫺。天窗為廡殿式頂,正脊和垂脊微翹,垂脊伸出可避風雨。倉房亦為廡殿式頂,正脊和垂脊微翹,倉房設單扇門,有門楣、門枋,門側及四角有簷柱承托屋簷。此建築應是木構架結構,台基及牆用石及夯土築建。圖右上方有重簷廡殿式頂樓房一座,樓上有廊及欄,欄用橫豎木柱穿鬥而成。房四角立有木柱,下插於橫樑上,柱頂有斗栱承托屋簷。樓下有雙扇門,有一婦女扶門佇立。門兩旁有枋,枋柱直接承托上面的橫樑,門左右壁及上方有木柱橫豎穿鬥。此樓房建築應為木構架結構穿鬥而成,牆壁用夯土築建。圖左下方有芋田和蓮池,右下方有幹欄式房屋一座,歇山式頂,正脊兩角微翹,屋頂有瓦棱,簷下有方形門。房下有四根圓柱支撐橫樑,下端插入方形柱礎。此建築亦應是用木柱和夯土築建。

彭州東漢“酒肆”畫像磚

彭州市收集的東漢“酒肆”畫像磚高25釐米,寬42釐米。圖右為一單間鋪面建築的酒肆,頂為廡殿式,正脊兩角微翹,頂有瓦棱。

此建築除屋脊、屋簷用木料所建外,其餘均用磚及夯土築建,用築好的土牆直接承托屋簷。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